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图录 | 第13-15页 |
表录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30页 |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 第18-22页 |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22-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24-29页 |
·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24-26页 |
·国内相关研究与实践 | 第26-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英国的城市规划监测与评估机制 | 第30-71页 |
·英国城市规划体系发展概述 | 第30-35页 |
·英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历史演进 | 第30-31页 |
·英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简述 | 第31-35页 |
·英国的城市规划监测与评估机制 | 第35-70页 |
·监测的意义及政策背景 | 第36-39页 |
·监测的核心原则 | 第39-40页 |
·监测的评价指标体系 | 第40-50页 |
·监测的技术路线 | 第50-53页 |
·合作机构与职能建构 | 第53-55页 |
·监测与评估的方法 | 第55-61页 |
·年度监测报告(AMR: Annual Monitoring Report) | 第61-65页 |
·可持续性评估(SA: Sustainability Appraisal) | 第65-70页 |
·监测可能面临的问题 | 第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三章 中国规划监测与评估体系的基础 | 第71-105页 |
·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概述 | 第71-76页 |
·中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 第71-72页 |
·中国城乡规划行政体系 | 第72页 |
·中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 第72-73页 |
·中国城乡规划工作程序 | 第73-74页 |
·小结与评述 | 第74-76页 |
·中国城市规划监测与评估工作现状 | 第76-102页 |
·与城市规划相关的监测与评估工作概述 | 第76-77页 |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其指标体系 | 第77-80页 |
·探索中的城市(总体)规划动态监测 | 第80-85页 |
·城乡规划实施评估机制 | 第85-90页 |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第90-95页 |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监测评估及指标体系 | 第95-102页 |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第四章 城市规划监测与评估体系的理论研究 | 第105-119页 |
·监测的实质与思想基础 | 第105-112页 |
·词源的探究 | 第105-106页 |
·监测的内涵与实质 | 第106-108页 |
·监测的思想基础 | 第108-112页 |
·英国规划监测评估体系在中国的适用性 | 第112-114页 |
·规划目标的一致性 | 第112-113页 |
·监测对象的一致性 | 第113页 |
·均应建立一整套适用的指标体系 | 第113-114页 |
·指标数据的可测性和客观性 | 第114页 |
·监测与评估技术手段的通适性 | 第114页 |
·中英规划监测评估的差异性 | 第114-118页 |
·背景差异:中国规划体系与英国规划体系 | 第115-117页 |
·实操差异:中国与英国规划监测评估体系 | 第117-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五章 中国城市规划监测与评估的体系框架 | 第119-146页 |
·监测评估指标系统 | 第120-129页 |
·指标的层次结构与类型 | 第120-121页 |
·参评指标的选取模型 | 第121-123页 |
·中国城市规划监测的指标体系框架 | 第123-128页 |
·指标的基线与关联性 | 第128-129页 |
·参评指标的建库 | 第129页 |
·监测评估技术系统 | 第129-141页 |
·监测评估技术支撑体系构成 | 第129-130页 |
·目标定量化技术 | 第130-135页 |
·监测的技术手段 | 第135-136页 |
·基础信息数据库及其处理技术 | 第136-139页 |
·评估的技术方法 | 第139页 |
·反馈机制 | 第139-141页 |
·监测评估控制系统 | 第141-145页 |
·控制支撑体系的意义与结构 | 第141-142页 |
·错误控制(Error Controll) | 第142-143页 |
·目标控制(Objective Controll) | 第143-144页 |
·控制管理程式 | 第144-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六章 探寻城市规划的监测与评估的未来之路 | 第146-150页 |
·可能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措施 | 第146-147页 |
·缺乏连续和相关的信息,各部门数据孤立、缺乏联系 | 第146页 |
·各种影响的复杂性,目标与发展路径的不确定性 | 第146-147页 |
·监测适合时机的选择,难以确定最适宜周期 | 第147页 |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第147-149页 |
·城市规划“督测”机制 | 第147-148页 |
·高智能化城市模拟监测 | 第148-149页 |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结论 | 第150-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9页 |
附录 | 第159-173页 |
附录1:英国规划监测的历次核心成效评价指标更新 | 第159-164页 |
附表1-1 英国规划监测核心成效评价指标(2005年5月) | 第159-161页 |
附表1-2 英国规划监测核心成效评价指标(2005年10月第一次更新) | 第161-163页 |
附表1-3 英国规划监测核心成效评价指标(2008年7月第二次更新)(同表 2-5) | 第163-164页 |
附录2:中国城市发展能力指标体系(CUDC) | 第164-165页 |
附录3:城市建设规划的环境目标与评价指标表述示范 | 第165-167页 |
附录4:城市规划的核心成效指标建议方案及各项指标详细解释 | 第16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3-174页 |
致谢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