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6页 |
1.1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简述 | 第10-11页 |
1.2 稀土元素简述 | 第11-12页 |
1.3 稀土配合物 | 第12-14页 |
1.3.1 提高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效率 | 第14页 |
1.4 稀土主-客体(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 第14-19页 |
1.4.1 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溶胶-凝胶杂化材料 | 第15-16页 |
1.4.2 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硅质杂化材料 | 第16-17页 |
1.4.3 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POSS杂化材料 | 第17-19页 |
1.5 本论文立题依据 | 第19-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2 实验试剂的制备 | 第26-28页 |
2.2.1 稀土氯化物的制备 | 第26页 |
2.2.2 表征测试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多色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的制备及细胞成像应用研究 | 第28-49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28-2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3.2.1 制备 2-(溴噻吩基)咪唑并[4,5-f][1,10]菲咯啉 | 第29页 |
3.2.2 合成 3-氨基丙基三乙氧硅氧烷改性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APTED-MSS) | 第29页 |
3.2.3 制备稀土配合物Ln(tta)3(H2O)2(Ln=Eu, Sm, Yb, Nd)和Tb(tfacac)_3(H_2O)_2 | 第29-30页 |
3.2.4 合成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Ln-Tip-MSS (Ln=Eu, Tb, Sm,Nd, Yb) | 第30页 |
3.2.5 合成稀土配合物Gd(5-Br-Tip)_3 | 第30页 |
3.2.6 细胞毒性测试 | 第30页 |
3.2.7 共聚焦荧光成像 | 第30-3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5页 |
3.3.1 FT-IR红外光谱 | 第32-33页 |
3.3.2 XRD表征 | 第33-35页 |
3.3.3 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分析 | 第35-37页 |
3.3.4 TEM图 | 第37-38页 |
3.3.5 荧光光谱表征 | 第38-43页 |
3.3.6 细胞毒性测定 | 第43-44页 |
3.3.7 海拉细胞体外共聚焦荧光成像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四章 多色发光的稀土配合物功能化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POSS)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9-64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49-5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0-51页 |
4.2.1合成联吡啶二羧酸(简称bpdc)改性的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简称bpdc-POSS) | 第50页 |
4.2.2 合成[LnL_3(H_2O)_2 ] 稀土配合物(Ln= Eu, Tb, Sm, Er, Nd, Yb; L = tta, tfacac) | 第50-51页 |
4.2.3 合成稀土配合物功能化bpdc-POSS(简称为Ln-bpdc-POSS, Ln = Eu, Tb, Sm,Er, Nd, Yb)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3页 |
4.3.1 FT-IR光谱 | 第52-53页 |
4.3.2 XRD表征 | 第53-54页 |
4.3.3 HRTEM图和EDX | 第54-55页 |
4.3.4 荧光表征 | 第55-62页 |
4.3.5 热重分析 | 第62-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或待)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