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移动医疗的植入式人体天线研究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3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21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天线理论与植入式天线设计 | 第25-40页 |
| 2.1 引言 | 第25页 |
| 2.2 天线理论 | 第25-30页 |
| 2.2.1 天线概述 | 第25页 |
| 2.2.2 天线基本参数 | 第25-28页 |
| 2.2.3 电磁波在有耗媒质中的传播特性 | 第28-30页 |
| 2.3 植入式天线设计 | 第30-39页 |
| 2.3.1 植入式天线的设计要素 | 第30-34页 |
| 2.3.2 人体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 2.3.3 植入式天线的测量方法 | 第38-39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新型的堆叠式平面倒F天线 | 第40-51页 |
| 3.1 引言 | 第40页 |
| 3.2 平面倒F天线简介 | 第40-42页 |
| 3.3 新型的堆叠式平面倒F天线 | 第42-43页 |
| 3.4 天线参数分析 | 第43-46页 |
| 3.5 天线性能评估与分析 | 第46-50页 |
| 3.5.1 三维解剖像素模型性能评估 | 第46-48页 |
| 3.5.2 天线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48-5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宽频植入式天线 | 第51-63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宽频植入式天线 | 第51-52页 |
| 4.3 天线原理分析 | 第52-54页 |
| 4.4 天线参数分析 | 第54-55页 |
| 4.5 天线性能评估与分析 | 第55-62页 |
| 4.5.1 三维解剖像素模型性能评估 | 第55-58页 |
| 4.5.2 天线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58-60页 |
| 4.5.3 通信距离评估 | 第60-62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加载互补开口环谐振器的小型圆极化天线 | 第63-81页 |
| 5.1 引言 | 第63页 |
| 5.2 互补开口环谐振器 | 第63-65页 |
| 5.3 加载互补开口环谐振器的小型圆极化天线 | 第65-68页 |
| 5.4 天线原理分析 | 第68-70页 |
| 5.5 天线参数分析 | 第70-72页 |
| 5.6 实测结果与分析 | 第72-74页 |
| 5.7 天线性能评估与分析 | 第74-79页 |
| 5.7.1 三维解剖像素模型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 5.7.2 天线性能分析与讨论 | 第75-78页 |
| 5.7.3 通信距离评估 | 第78-79页 |
| 5.8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Ⅳ-2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