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人工湿地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1.2.1 人工湿地的概念 | 第11页 |
1.2.2 人工湿地的类型及特点 | 第11-13页 |
1.3 人工湿地主要组成 | 第13-24页 |
1.3.1 基质系统 | 第13-18页 |
1.3.2 生物系统 | 第18-22页 |
1.3.3 水环境系统 | 第22-24页 |
1.4 净化机理和工艺设计 | 第24-27页 |
1.4.1 净化机理 | 第24-25页 |
1.4.2 模拟人工湿地工艺设计 | 第25-27页 |
1.5 人工湿地的土地需求 | 第27-28页 |
1.6 人工湿地应用研究动态 | 第28页 |
1.7 主要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2.1.1 实验植物 | 第30页 |
2.1.2 实验基质 | 第30-31页 |
2.1.3 实验污水 | 第31页 |
2.1.4 实验场地及装置 | 第31-33页 |
2.2 水质指标测定 | 第33页 |
2.3 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计算 | 第33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植物基质组成的湿地系统对河水净化效果研究 | 第34-41页 |
3.1 实验选取植物与设计 | 第34-35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0页 |
3.2.1 TN的净化效果分析 | 第35-37页 |
3.2.2 TP的净化效果分析 | 第37-38页 |
3.2.3 COD_(cr)的净化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3.2.4 NH_3-N的净化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3.2.5 NO_2-N的净化效果分析 | 第40页 |
3.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二级内循环人工湿地设计与净化效果 | 第41-49页 |
4.1 实验设计 | 第41页 |
4.2 湿地系统对水体的处理效果 | 第41-48页 |
4.2.1 各湿地单元对水体主要污染物处理效果 | 第41-43页 |
4.2.2 循环潜流湿地与传统潜流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pH、SS变化 | 第43-44页 |
4.2.3 循环潜流湿地与传统潜流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COD_(cr)、DO变化比较 | 第44-45页 |
4.2.4 循环潜流湿地与传统潜流湿地对TP、TN的净化效果比较 | 第45-46页 |
4.2.5 表流湿地对潜流湿地处理后污水净化效果 | 第46-47页 |
4.2.6 二级内循环湿地系统整体处理污水的净化效果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间歇式流态下串联湿地对河水的处理效果研究 | 第49-59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5.2 实验结果讨论 | 第50-58页 |
5.2.1 湿地系统净化总效率 | 第50-51页 |
5.2.2 各单元水常规指标变化特征 | 第51-58页 |
5.3 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