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重金属铜污染现状 | 第10页 |
1.1.2 重金属铜的治理方法 | 第10-11页 |
1.2 细菌对重金属的吸附 | 第11-16页 |
1.2.1 细菌吸附剂 | 第11-12页 |
1.2.2 吸附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2-14页 |
1.2.3 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 | 第14-15页 |
1.2.4 研究吸附机理的现代分析技术 | 第15-16页 |
1.3 重金属的迁移 | 第16-17页 |
1.3.1 重金属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 第16页 |
1.3.2 重金属在生物膜-多孔介质中的迁移 | 第16-17页 |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页 |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 第17-18页 |
1.6 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8-19页 |
1.6.1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二章 C. gilardii CR3对重金属铜的吸附特性 | 第20-2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0-21页 |
2.1.2 吸附剂的制备 | 第21页 |
2.1.3 pH对C. gilardii CR3吸附铜的影响 | 第21-22页 |
2.1.4 初始铜浓度对C. gilardii CR3吸附铜的影响 | 第22页 |
2.1.5 吸附时间对C. gilardii CR3吸附铜的影响 | 第22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2-27页 |
2.2.1 pH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初始铜浓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2.2.3 吸附时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4 等温吸附模型 | 第25-26页 |
2.2.5 动力学模型 | 第26-2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C. gilardii CR3对重金属铜的吸附机理 | 第29-34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3.1.1 试剂与仪器 | 第29-30页 |
3.1.2 吸附剂的制备 | 第30页 |
3.1.3 C. gilardii CR3吸附铜前后的Zeta电位 | 第30页 |
3.1.4 C. gilardii CR3吸附铜前后的SEM-EDX | 第30页 |
3.1.5 C. gilardii CR3吸附铜前后的FTIR | 第30-3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1-33页 |
3.2.1 Zeta电位 | 第31页 |
3.2.2 SEM-EDX | 第31-32页 |
3.2.3 FTIR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重金属铜对C. gilardii CR3生物膜的影响 | 第34-41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4.1.1 试剂与仪器 | 第34-36页 |
4.1.2 C. gilardii CR3生物膜形成的最适营养条件 | 第36页 |
4.1.3 铜离子对C. gilardii CR3生物膜EPS蛋白和多糖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0页 |
4.2.1 生物膜形成的最适营养条件 | 第37-38页 |
4.2.2 EPS蛋白和多糖的变化 | 第38-4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重金属铜在C. gilardii CR3生物膜-石英砂中的迁移 | 第41-5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5页 |
5.1.1 试剂与仪器 | 第41-43页 |
5.1.2 实验装置 | 第43-44页 |
5.1.3 实验柱中生物膜营养条件的确定 | 第44-45页 |
5.1.4 重金属铜在实验柱中的迁移 | 第45页 |
5.1.5 拆柱实验 | 第4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45-51页 |
5.2.1 柱实验中生物膜形成的最适营养条件 | 第45-46页 |
5.2.2 不同铜离子浓度的穿透曲线 | 第46-48页 |
5.2.3 生物量及EPS组分的分布 | 第48-49页 |
5.2.4 重金属铜在C. gilardii CR3生物膜-石英砂柱中的分布 | 第49-5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