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3页 |
1.1 低温对水稻的影响 | 第11-14页 |
1.1.1 低温对农作物影响 | 第11-12页 |
1.1.2 低温对植物生物膜的影响 | 第12-13页 |
1.1.3 低温对植物芽期耐冷性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植物耐冷性的响应机制 | 第14-15页 |
1.2.1 渗透调节在冷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1.2.2 ABA在冷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 第15页 |
1.2.3 Ca~(2+)在冷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 第15页 |
1.3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1.3.1 几丁质酶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2 GH18基因表达机理 | 第17-18页 |
1.3.3 GH18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1.4 实验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1 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 | 第19页 |
1.4.2 Gateway克隆技术 | 第19-20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页 |
2.1.2 实验菌株 | 第23页 |
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3-25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3-24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5-43页 |
2.3.1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5页 |
2.3.2 相关实验试剂配制 | 第25-26页 |
2.3.3 水稻品种芽期耐冷性鉴定 | 第26页 |
2.3.4 水稻空育131芽期低温胁迫响应基因的确定 | 第26-29页 |
2.3.5 水稻空育131芽期耐冷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29-31页 |
2.3.5.1 总RNA提取与反转录 | 第29-30页 |
2.3.5.2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OsGH18基因 | 第30-31页 |
2.3.6 OsGH18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第31-35页 |
2.3.6.1 目的基因全长的扩增 | 第31-32页 |
2.3.6.2 OsGH18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32-35页 |
2.3.6.3 OsGH18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5页 |
2.3.7 OsGH18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5-37页 |
2.3.8 水稻的遗传转化及初步鉴定转基因植株 | 第37-43页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3-72页 |
3.1 水稻耐冷品种和冷敏感品种的确定 | 第43页 |
3.2 水稻空育131芽期低温胁迫响应基因的确定 | 第43-48页 |
3.2.1 总RNA质量评估 | 第43-44页 |
3.2.2 测序质量评估 | 第44页 |
3.2.3 冷胁迫下芽期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44-46页 |
3.2.4 Gene Ontolog功能富集分析 | 第46-47页 |
3.2.5 Pathway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47页 |
3.2.6 水稻低温响应的相关基因 | 第47页 |
3.2.7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 第47-48页 |
3.3 水稻空育131芽期耐冷候选基因的确定 | 第48-50页 |
3.3.1 水稻芽期总RNA的提取 | 第48页 |
3.3.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第48-50页 |
3.4 OsGH18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第50-63页 |
3.4.1 OsGH18基因全长的扩增 | 第50-51页 |
3.4.2 OsGH18基因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51-53页 |
3.4.3 OsGH18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63页 |
3.4.3.1 OsGH18基因序列分析 | 第53-62页 |
3.4.3.2 GH18理化性质及跨膜结构分析 | 第62-63页 |
3.5 OsGH18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3-64页 |
3.5.1 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3-64页 |
3.5.2 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 | 第64页 |
3.6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转基因植株的获得 | 第64-67页 |
3.6.1 以龙粳11愈伤组织为基因受体 | 第64-65页 |
3.6.2 龙粳11遗传转化体系建立 | 第65-66页 |
3.6.3 抗性愈伤组织PCR鉴定 | 第66-67页 |
3.6.3.1 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 | 第66-67页 |
3.6.3.2 抗性组织的RT-PCR检测 | 第67页 |
3.7 低温胁迫处理后转基因组织的表型 | 第67-68页 |
3.8 低温胁迫前后耐冷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68-72页 |
3.8.1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68-69页 |
3.8.2 保护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 第69-72页 |
第4章 讨论 | 第72-74页 |
4.1 数字基因表达谱 | 第72页 |
4.2 低温响应目的基因的选择 | 第72页 |
4.3 OsGH18基因在逆境条件下瞬时表达 | 第72-73页 |
4.4 GH18蛋白分析及基因克隆 | 第73页 |
4.5 基因全长的克隆及Gateway法构建植物表达载体 | 第73页 |
4.6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73-74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附录I培养基的配制 | 第81-84页 |
附录II Clean tag拷贝数分布统计 | 第84-85页 |
附录III测序饱和度分析 | 第85-86页 |
附录IV Real-time PCR验证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