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9-26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不锈钢的概述 | 第9-16页 |
1.2.1 不锈钢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2 不锈钢的腐蚀类型 | 第11-14页 |
1.2.3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发展 | 第14-15页 |
1.2.4 合金元素对不锈钢的作用 | 第15-16页 |
1.3 硫酸的腐蚀性 | 第16-18页 |
1.3.1 硫酸腐蚀的特点 | 第17-18页 |
1.3.2 硫酸用不锈钢装置 | 第18页 |
1.4 不锈钢在硫酸中的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5 新型不锈钢的发展方向 | 第22-24页 |
1.5.1 高硅不锈钢 | 第22页 |
1.5.2 耐蚀渗氮 | 第22-24页 |
1.6 本课题研究背景与内容 | 第24-26页 |
1.6.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24-25页 |
1.6.2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1.2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2.2.1 高温浸泡实验 | 第27-28页 |
2.2.2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28-29页 |
2.2.3 氮化工艺 | 第29-31页 |
3 模拟工况环境下几种不锈钢耐蚀性能的研究 | 第31-43页 |
3.1 三种不锈钢组织图 | 第31-32页 |
3.2 模拟挂片实验 | 第32-37页 |
3.2.1 三种不锈钢的腐蚀速率 | 第32-33页 |
3.2.2 不锈钢表面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 | 第33-37页 |
3.3 高温电化学实验 | 第37-40页 |
3.3.1 三种不锈钢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37-38页 |
3.3.2 三种不锈钢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38-40页 |
3.4 讨论 | 第40-41页 |
3.5 小结 | 第41-43页 |
4 浓硫酸中氟离子掺入浓度对 904L耐蚀性能的影响 | 第43-53页 |
4.1 904L在不同氟离子含量的浓硫酸中腐蚀倾向 | 第43-44页 |
4.2 不同氟离子含量对 904L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 在不同氟离子含量 904L电极的表面状态 | 第46-49页 |
4.4 不同氟离子含量对点蚀的影响 | 第49-50页 |
4.5 904L在不同氟离子含量的浓硫酸中半导体特性 | 第50-51页 |
4.6 小结 | 第51-53页 |
5 硫酸温度和浓度对 904L耐蚀性影响的电化学测试 | 第53-64页 |
5.1 硫酸温度对 904L耐蚀性的影响 | 第53-58页 |
5.1.1 904L在不同温度的浓硫酸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53-55页 |
5.1.2 904L在不同温度的浓硫酸中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55-58页 |
5.2 硫酸浓度对 904L耐蚀性的影响 | 第58-62页 |
5.2.1 904L在不同浓度硫酸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 第58-60页 |
5.2.2 904L在不同浓度硫酸中的电化学阻抗谱 | 第60-62页 |
5.3 讨论 | 第62-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6 不锈钢 904L表面耐蚀渗氮的探索 | 第64-72页 |
6.1 不同氮化处理对 904L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4-65页 |
6.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6.2.1 不同氮化处理 904L渗氮层的厚度 | 第65-66页 |
6.2.2 不同氮化处理后 904L氮元素的分布 | 第66-68页 |
6.2.3 氮化处理后 904L的耐蚀性能 | 第68-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7 结论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