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1页 |
1.1 金属对植物危害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1.1 金属污染简介 | 第14页 |
1.1.2 金属对植物的毒害 | 第14-15页 |
1.2 金属对植物的损伤机理 | 第15-18页 |
1.2.1 铜、锰污染对植物的损伤 | 第15-17页 |
1.2.2 镉污染对植物的损伤 | 第17-18页 |
1.3 实验植物莜麦的选择 | 第18页 |
1.4 本试验选取的植物生理和种群遗传指标 | 第18-20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1-25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试验植物的选择 | 第21页 |
2.1.2 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的选择 | 第21-22页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2-24页 |
2.2.1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2.2.2 本论文的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2.3 莜麦种子染毒和毒理指标的测定 | 第23-24页 |
2.2.4 莜麦等位酶分析 | 第24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24-25页 |
第三章 Cu~(2+)暴露对莜麦生理生化指标及富集的影响 | 第25-34页 |
3.1 Cu~(2+)暴露染毒对莜麦发芽率的影响 | 第25页 |
3.2 Cu~(2+)暴露染毒对莜麦主根长度和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25-27页 |
3.2.1 不同Cu~(2+)浓度对莜麦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2 不同Cu~(2+)浓度对莜麦主根长度的影响 | 第27页 |
3.3 Cu~(2+)暴露染毒对莜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Cu~(2+)暴露染毒对莜麦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9-30页 |
3.5 Cu~(2+)暴露染毒对莜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0页 |
3.6 Cu~(2+)暴露染毒对莜麦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0-31页 |
3.7 莜麦幼苗在不同的Cu~(2+)暴露染毒浓度下对铜的富集浓度 | 第31页 |
3.8 讨论与小结 | 第31-34页 |
第四章 Cd~(2+)暴露对莜麦生理生化指标及富集的影响 | 第34-44页 |
4.1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发芽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植株高度和主根长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1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主根长度的影响 | 第36页 |
4.3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 第36-38页 |
4.4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4.5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4.6 Cd~(2+)暴露染毒对莜麦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9-40页 |
4.7 莜麦在不同的Cd~(2+)暴露染毒浓度下对镉元素的富集浓度 | 第40-41页 |
4.8 讨论与小结 | 第41-44页 |
第五章 Mn~(2+)暴露对莜麦生理生化指标及富集的影响 | 第44-53页 |
5.1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发芽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5.2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植株高度和主根长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1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植株高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2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主根长度的影响 | 第46页 |
5.3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叶绿素合成的影响 | 第46-49页 |
5.4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5.5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5.6 Mn~(2+)暴露染毒对莜麦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0页 |
5.7 莜麦在不同的Mn~(2+)暴露染毒浓度下对锰元素的富集浓度 | 第50-51页 |
5.8 讨论与小结 | 第51-53页 |
第六章 镉毒性对莜麦幼苗基因型的差异性抑制初探 | 第53-59页 |
6.1 莜麦pgi基因座的种群遗传结构分析 | 第54页 |
6.2 莜麦pgi各基因型六种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 | 第54-56页 |
6.3 讨论与小结 | 第56-5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9-70页 |
承诺书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