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8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多投影校正相关方法研究综述 | 第20-49页 |
2.1 多投影几何校正方法 | 第21-34页 |
2.1.1 多投影几何校正方法概述 | 第21-23页 |
2.1.2 多投影离线自动几何校正方法 | 第23-24页 |
2.1.3 多投影在线连续几何校正方法 | 第24-34页 |
2.2 多投影色彩校正方法 | 第34-43页 |
2.2.1 多投影色彩校正方法概述 | 第34-37页 |
2.2.2 不考虑投影环境因素的多投影色彩校正方法 | 第37-38页 |
2.2.3 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的多投影色彩校正方法 | 第38-43页 |
2.3 多投影系统 | 第43-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在线自适应多投影几何校正方法 | 第49-75页 |
3.1 引言 | 第49页 |
3.2 基于场景感知的在线自适应多投影几何校正方法 | 第49-68页 |
3.2.1 场景感知的投影仪相机系统标定 | 第52-61页 |
3.2.2 投影区域及投影重叠区域自适应计算 | 第61-64页 |
3.2.3 连续在线自适应校正 | 第64-68页 |
3.3 自适应几何校正效果实验及分析 | 第68-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包围式投影环境的色彩校正方法 | 第75-100页 |
4.1 引言 | 第75-76页 |
4.2 朗伯特投影表面互反射自适应色彩校正方法 | 第76-85页 |
4.2.1 朗伯面互反射模型及其简化表述 | 第78-80页 |
4.2.2 基于光度立体的形状因子估计 | 第80-81页 |
4.2.3 基于光谱反射曲线的直接光-间接光分离 | 第81-82页 |
4.2.4 朗伯特表面反射率估算 | 第82-85页 |
4.3 非朗伯特投影表面互反射自适应色彩校正方法 | 第85-93页 |
4.3.1 非朗伯包围式环境辐射度建模 | 第85-88页 |
4.3.2 基于辐射度能量优化的互反射色差补偿 | 第88-89页 |
4.3.3 非朗伯面球幕反射特性获取 | 第89页 |
4.3.4 投影仪非线性响应函数表示及优化 | 第89-93页 |
4.4 色彩校正效果实验及分析 | 第93-9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第5章 自适应校正多投影技术验证性应用研究 | 第100-118页 |
5.1 引言 | 第100页 |
5.2 基于自适应校正的多投影系统设计与集成开发 | 第100-105页 |
5.2.1 多投影框架设计方案 | 第100-102页 |
5.2.2 系统集成开发 | 第102-105页 |
5.3 基于自适应校正的环幕多投影应用 | 第105-110页 |
5.3.1 环幕自适应校正 | 第106-107页 |
5.3.2 环幕典型石窟艺术应用 | 第107-108页 |
5.3.3 环幕效果分析 | 第108-110页 |
5.4 基于自适应校正的球幕多投影应用 | 第110-117页 |
5.4.1 球幕自适应校正 | 第110-112页 |
5.4.2 球幕自适应校正效果分析 | 第112-113页 |
5.4.3 球幕典型石窟艺术应用 | 第113-117页 |
5.4.4 其他相关应用 | 第11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7-11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8-121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8-119页 |
6.2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的成果与科研项目经历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