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15页 |
ABSTRACT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7-41页 |
1.1 引言 | 第17页 |
1.2 硫醇小分子及其探针 | 第17-24页 |
1.2.1 硫醇小分子在生物体中的检测及应用 | 第17-18页 |
1.2.2 基于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对硫醇的识别研究 | 第18-24页 |
1.3 硫氢根及其探针 | 第24-26页 |
1.3.1 硫氢根的检测及应用 | 第24-25页 |
1.3.2 基于亲核加成反应机理对硫氢根的识别研究 | 第25-26页 |
1.4 氰离子及其探针 | 第26-31页 |
1.4.1 氰离子的检测及应用 | 第26页 |
1.4.2 基于亲核加成反应对氰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26-31页 |
1.5 亚硫酸氢根及其探针 | 第31-33页 |
1.5.1 亚硫酸氢根的检测及应用 | 第31页 |
1.5.2 基于亲核加成反应对亚硫酸氢根的识别研究 | 第31-33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1页 |
第二章 基于1,4亲核加成的硫醇识别以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41-67页 |
2.1 引言 | 第41-4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2.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2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2.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43-45页 |
2.3 化合物2-3对硫醇的识别研究 | 第45-60页 |
2.3.1 化合物2-3识别硫醇的选择性研究 | 第45-48页 |
2.3.2 硫醇滴定化合物2-3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48页 |
2.3.3 硫醇小分子滴定化合物2-3的荧光发射光谱研究 | 第48-49页 |
2.3.4 化合物2-3对硫醇小分子的响应时间研究 | 第49-50页 |
2.3.5 化合物2-3识别硫醇的检出限研究 | 第50-52页 |
2.3.6 化合物2-3识别硫醇的机理研究 | 第52-53页 |
2.3.7 理论计算 | 第53-54页 |
2.3.8 应用在重金属离子可再生化学计量器 | 第54-58页 |
2.3.9 细胞成像 | 第58-59页 |
2.3.10 检测人体血清中的硫醇小分子 | 第59-6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第三章 基于1,2亲核加成的半胱氨酸识别以及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67-81页 |
3.1 引言 | 第67-6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8-69页 |
3.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8页 |
3.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68页 |
3.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68-69页 |
3.3 化合物3-1对硫醇的识别研究 | 第69-76页 |
3.3.1 化合物3-1识别硫醇的选择性研究 | 第69-70页 |
3.3.2 半胱氨酸滴定化合物3-1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70-71页 |
3.3.3 半胱氨酸滴定化合物3-1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71-72页 |
3.3.4 化合物3-1对半胱氨酸的响应时间研究 | 第72页 |
3.3.5 化合物3-1识别Cys的最适pH范围研究 | 第72-73页 |
3.3.6 化合物3-1识别Cys的检出限研究 | 第73-74页 |
3.3.7 化合物3-1识别Cys的机理研究 | 第74-76页 |
3.3.8 细胞成像 | 第7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第四章 基于亲核加成的硫化氢识别以及在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 第81-95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2-84页 |
4.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82页 |
4.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82页 |
4.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82-84页 |
4.3 化合物4-4对硫氢根的识别研究 | 第84-90页 |
4.3.1 化合物4-4识别硫氢根的选择性研究 | 第84-85页 |
4.3.2 硫氢根滴定化合物4-4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85-86页 |
4.3.3 硫氢根滴定化合物4-4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86-87页 |
4.3.4 化合物4-4对硫氢根的响应时间研究 | 第87页 |
4.3.5 化合物4-4识别硫氢根的最适pH条件 | 第87-88页 |
4.3.6 化合物4-4识别硫氢根的机理研究 | 第88-89页 |
4.3.7 细胞成像 | 第89-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第五章 基于亲核加成的氰根识别 | 第95-107页 |
5.1 引言 | 第9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95-97页 |
5.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95-96页 |
5.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96页 |
5.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96-97页 |
5.3 化合物5-2对氰离子的识别研究 | 第97-103页 |
5.3.1 化合物5-2对氰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研究 | 第97-98页 |
5.3.2 氰离子滴定化合物5-2荧光发射光谱研究 | 第98-99页 |
5.3.3 氰离子滴定化合物5-2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99-100页 |
5.3.4 化合物5-2与氰离子的反应时间研究 | 第100页 |
5.3.5 化合物5-2对氰离子的检出限研究 | 第100-101页 |
5.3.6 化合物5-2与氰离子的反应机理研究 | 第101-102页 |
5.3.7 定量分析 | 第102-10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第六章 基于亲核加成的亚硫酸氢根识别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 第107-121页 |
6.1 引言 | 第107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7-109页 |
6.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07-108页 |
6.2.2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08页 |
6.2.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 第108-109页 |
6.3 化合物4-2对亚硫酸氢根的识别研究 | 第109-115页 |
6.3.1 亚硫酸氢根滴定化合物4-2的荧光发射光谱研究 | 第109页 |
6.3.2 亚硫酸氢根滴定化合物4-2的紫外吸收光谱研究 | 第109-110页 |
6.3.3 化合物4-2识别亚硫酸氢根的最适pH范围研究 | 第110-111页 |
6.3.4 识别亚硫酸氢根的选择性研究 | 第111页 |
6.3.5 化合物4-2识别亚硫酸氢根的检出限研究 | 第111-112页 |
6.3.6 化合物4-2对亚硫酸氢根的响应时间研究 | 第112-113页 |
6.3.7 化合物4-2识别亚硫酸氢根的机理研究 | 第113-114页 |
6.3.8 实际样品分析 | 第114-115页 |
6.3.9 验证 | 第11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1-123页 |
7.1 本论文工作总结 | 第121-122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22-123页 |
附录 本论文中主要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高分辨质谱图 | 第123-131页 |
博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文章及专利 | 第131-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135-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