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展 | 第9-11页 |
1.2.1 单层结构器件 | 第9页 |
1.2.2 双层结构器件 | 第9-10页 |
1.2.3 三层结构器件 | 第10页 |
1.2.4 多层结构器件 | 第10-11页 |
1.3 有机发光器件常用到的材料 | 第11-17页 |
1.3.1 电极材料 | 第11页 |
1.3.2 界面材料 | 第11-13页 |
1.3.2.1 阴极修饰层 | 第12页 |
1.3.2.2 阳极修饰层 | 第12-13页 |
1.3.3 发光材料 | 第13-17页 |
1.4 有机发光器件的发光机理 | 第17-19页 |
1.4.1 光致发光 | 第17-18页 |
1.4.2 电致发光 | 第18-19页 |
1.5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备流程及表征方式 | 第20-26页 |
2.1 有机发光二级管的制备 | 第20-21页 |
2.1.1 基片的清洗 | 第20页 |
2.1.2 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2.1.3 空穴注入层的制备 | 第20页 |
2.1.4 发光层的制备 | 第20页 |
2.1.5 电子传输层和电极制备 | 第20-21页 |
2.2 实验所需材料与设备 | 第21-22页 |
2.3 发光二极管器件性能表征 | 第22-25页 |
2.3.1 荧光光谱 | 第22页 |
2.3.2 电致发光光谱 | 第22-23页 |
2.3.3 空穴和电子迁移率测试 | 第23页 |
2.3.4 原子力显微镜(AFM) | 第23-24页 |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4页 |
2.3.6 开尔文探针系统(SKPFM) | 第24-25页 |
2.3.7 紫外线光电子能谱(UPS) | 第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三嗪基化合物在高效蓝光有机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 第26-44页 |
3.1 三嗪基化合物(HQTZ)的合成 | 第26-31页 |
3.2.1 HQTZ的电化学与光学吸收发射特性 | 第26-27页 |
3.2.2 HQTZ的迁移率特性 | 第27-28页 |
3.2.3 HQTZ的结构特性 | 第28-31页 |
3.2 蓝光PLED_S的光电性能 | 第31-37页 |
3.3 蓝光PLED_S的光谱特性 | 第37-40页 |
3.4 界面修饰层对阳极功函数变化影响 | 第40-41页 |
3.5 器件结构的迁移率特性 | 第41-42页 |
3.6 界面修饰层的薄膜特性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4-47页 |
4.1 总结 | 第44-45页 |
4.2 论文创新点 | 第45-46页 |
4.3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