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6页 |
1.1 癌症与光热治疗 | 第14页 |
1.2 肿瘤光热治疗的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2.1 贵金属光热材料 | 第14-15页 |
1.2.2 碳基光热材料 | 第15页 |
1.2.3 半导体化合物光热材料 | 第15-16页 |
1.2.4 有机染料光热材料 | 第16页 |
1.3 光热材料的靶向递送 | 第16-21页 |
1.3.1 肿瘤组织微环境 | 第16-17页 |
1.3.2 被动靶向光热材料递送 | 第17-18页 |
1.3.3 主动靶向光热材料递送 | 第18-20页 |
1.3.4 刺激响应光热材料递送 | 第20-21页 |
1.4 透明质酸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运用 | 第21-23页 |
1.4.1 CD44受体 | 第21页 |
1.4.2 透明质酸 | 第21页 |
1.4.3 透明质酸材料在主动靶向肿瘤中的运用 | 第21-23页 |
1.5 具有电反转能力的材料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运用 | 第23-24页 |
1.5.1 树形高分子 | 第23页 |
1.5.2 具有电反转能力的光热材料 | 第23-24页 |
1.6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透明质酸/铂纳米颗粒靶向治疗人类乳腺癌的研究 | 第26-45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7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3 材料合成 | 第28页 |
2.2.4 材料表征 | 第28页 |
2.2.5 HA/Pt的光热性能 | 第28页 |
2.2.6 细胞培养 | 第28-29页 |
2.2.7 细胞毒性分析 | 第29页 |
2.2.8 体外靶向性能和光热杀伤细胞 | 第29-30页 |
2.2.9 小鼠荷瘤以及肿瘤的光热治疗实验 | 第30页 |
2.2.10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2.3.1 HA/Pt的合成与表征 | 第31页 |
2.3.2 HA/Pt的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 | 第31-34页 |
2.3.3 细胞毒性评估 | 第34-35页 |
2.3.4 体外靶向性能和光热杀伤细胞的评估 | 第35-37页 |
2.3.5 体内靶向光热治疗乳腺肿瘤模型治疗的结果 | 第37-41页 |
2.3.6 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肿瘤微环境响应的电反转纳米治疗载体用于光热治疗肿瘤 | 第45-64页 |
3.1 引言 | 第45-46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6-50页 |
3.2.1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3.2.3 材料合成 | 第46-47页 |
3.2.4 材料表征 | 第47页 |
3.2.5 材料的电反转能力 | 第47页 |
3.2.6 光热性能 | 第47-48页 |
3.2.7 细胞培养 | 第48页 |
3.2.8 细胞毒性分析 | 第48页 |
3.2.9 体外进细胞能力和光热杀伤细胞 | 第48-49页 |
3.2.10 小鼠荷瘤以及肿瘤的光热治疗实验 | 第49-50页 |
3.2.11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50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0-62页 |
3.3.1 G5-Pt-MAH/G5-Pt-SC的合成与表征 | 第50-53页 |
3.3.2 G5-Pt-MAH/G5-Pt-SC的电反转能力评估 | 第53-54页 |
3.3.3 G5-Pt-MAH/G5-Pt-SC的光热性能及光热稳定性 | 第54-55页 |
3.3.4 细胞毒性评估 | 第55-56页 |
3.3.5 体外光热杀伤细胞评估 | 第56-58页 |
3.3.6 体内肿瘤模型治疗结果 | 第58-61页 |
3.3.7 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61-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