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法权威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司法权威的类型与价值 | 第13-17页 |
(一) 司法权威的类型 | 第13-14页 |
(二) 司法权威的价值 | 第14-17页 |
1. 司法权威是司法机关解决纠纷的前提 | 第14-15页 |
2. 司法权威是法治国家建立的基础 | 第15页 |
3. 司法权威保证司法裁决的执行 | 第15-16页 |
4. 司法权威增进法律权威 | 第16-17页 |
二、司法权威的评价标准 | 第17-21页 |
(一) 司法裁判的公正性 | 第17-19页 |
1. 公正是权威的基础 | 第17-18页 |
2. 实体公正 | 第18页 |
3. 程序公正 | 第18-19页 |
(二) 诉讼的高效 | 第19-20页 |
(三) 司法裁判的终局性和稳定性 | 第20-21页 |
三、我国司法权威的困境 | 第21-27页 |
(一) 司法腐败腐蚀司法权威 | 第22-24页 |
(二) 涉诉信访冲击司法权威 | 第24-26页 |
(三) 司法机关地位相对弱势束缚司法权威 | 第26-27页 |
四、我国司法权威的重塑 | 第27-46页 |
(一) 提升司法机关的地位 | 第27-33页 |
1. 完善党的领导 | 第27-29页 |
2. 完善人大监督 | 第29-32页 |
3. 完善司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 第32-33页 |
(二) 完善司法与传媒的关系 | 第33-35页 |
1. 司法机关应支持传媒监督 | 第34页 |
2. 积极规范传媒的监督行为 | 第34-35页 |
(三) 加强法治宣传 | 第35-36页 |
(四) 提高法官素质 | 第36-40页 |
1. 法官权威促进法院权威 | 第36-37页 |
2. 提高法官素质的具体建议 | 第37-40页 |
(五) 改变司法行政化与地方化倾向 | 第40-42页 |
1. 司法行政化的体现 | 第40-41页 |
2. 改革司法行政化的措施 | 第41-42页 |
3. 改变司法地方化倾向的建议 | 第42页 |
(六) 完善审判监督程序 | 第42-44页 |
1. 取消法院主动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职权 | 第43-44页 |
2. 限制再审的次数 | 第44页 |
(七) 解决“执行难” | 第44-46页 |
1. 建立独立的执行机构 | 第44-45页 |
2. 制定统一的强制执行法 | 第45页 |
3.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