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的“群众路线”法制观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论 | 第10-16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一、群众力量是董必武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动力 | 第16-20页 |
(一) 由一名晚清秀才转变为民主主义革命者 | 第16-17页 |
(二) 从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 第17-19页 |
(三) 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第19-20页 |
二、群众路线在董必武政权建设思想中的体现 | 第20-23页 |
(一) 要使政府真正成为群众的政府 | 第20-21页 |
(二)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 第21-22页 |
(三) 正确处理党法关系 | 第22-23页 |
三、群众路线在董必武立法思想中的体现 | 第23-29页 |
(一) 立法过程中要贯彻群众路线 | 第25页 |
(二) 民主和法制统一于群众的意志 | 第25-26页 |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群众立法的途径 | 第26-29页 |
四、群众路线在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中的体现 | 第29-35页 |
(一) 人民司法概念的提出及其重要性 | 第30-31页 |
(二) 人民司法工作要按照群众路线展开 | 第31-32页 |
(三) 人民司法工作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 第32-34页 |
(四) 正确区分两类矛盾,提倡民事案件注重调解 | 第34-35页 |
五、群众运动与培养人民群众的守法思想 | 第35-43页 |
(一) 群众运动的历史意义与负面影响 | 第35-38页 |
(二) 培养人民群众的守法思想 | 第38-40页 |
(三) 党员干部要带头守法并领导群众守法 | 第40-43页 |
结论 | 第43-48页 |
(一) 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贡献 | 第43-45页 |
(二) 董必武法律思想是人本法律观的思想渊源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