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制造业服务化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1.2.2 价值链管理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4-15页 |
1.2.3 价值链与制造业服务化相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1.2.4 研究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6-19页 |
1.3.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2.1 制造业服务化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1.1 制造业服务化概念与特点 | 第20-21页 |
2.1.2 制造业服务化动因与机理 | 第21-23页 |
2.2 价值链相关理论 | 第23-26页 |
2.2.1 价值链理论 | 第23-24页 |
2.2.2 制造业价值链管理 | 第24-26页 |
第3章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6-33页 |
3.1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管理的演进分析 | 第26-28页 |
3.1.1 传统制造业价值链及其活动 | 第26页 |
3.1.2 制造业服务化价值链及其活动 | 第26-28页 |
3.2 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管理的关系 | 第28-29页 |
3.3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理论界定 | 第29-33页 |
3.3.1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29-30页 |
3.3.2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定义 | 第30-31页 |
3.3.3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内容 | 第31-33页 |
第4章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33-43页 |
4.1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体系构建的背景 | 第33页 |
4.2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体系构建的思路 | 第33-37页 |
4.2.1 优化内部价值链 | 第33-36页 |
4.2.2 优化外部价值链 | 第36-37页 |
4.3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7-38页 |
4.3.1 指标与经济行为相一致的原则 | 第37页 |
4.3.2 指标连续性和可比性原则 | 第37-38页 |
4.3.3 指标层次性原则 | 第38页 |
4.4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体系 | 第38-43页 |
4.4.1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的管理体系的指标设计 | 第38-39页 |
4.4.2 制造业服务化的价值链的管理体系指标的分析方法与模型 | 第39-43页 |
第5章 宝钢股份服务化价值链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43-56页 |
5.1 宝钢股份现状分析 | 第43-46页 |
5.1.1 宝钢股份简介 | 第43-44页 |
5.1.2 宝钢股份价值链管理现状 | 第44-46页 |
5.2 宝钢股份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实证分析 | 第46-54页 |
5.2.1 宝钢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指标数据的选择 | 第46页 |
5.2.2 宝钢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评价 | 第46-54页 |
5.3 宝钢股份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结论与建议 | 第54-56页 |
5.3.1 宝钢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基本结论 | 第54-55页 |
5.3.2 宝钢服务化的价值链管理的建议 | 第55-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8页 |
6.1 基本结论 | 第56-5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7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