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7-19页 |
1.1 HPV病毒简介 | 第7页 |
1.2 HPV病毒的分类 | 第7-8页 |
1.3 HPV病毒致病机理 | 第8-10页 |
1.4 宫颈癌的预防 | 第10-12页 |
1.5 HPV病毒常用检测方法 | 第12-17页 |
1.6 论文的立题及意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HPV病毒PCR-金磁微粒层析检测法的初步建立 | 第19-35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19-20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0-23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2.3 溶液配制 | 第21-22页 |
2.2.4 临床样本 | 第22-23页 |
2.2.5 数据统计 | 第23页 |
2.3 实验内容 | 第23-33页 |
2.3.1 HPV病毒DNA粗提与纯化 | 第23-25页 |
2.3.2 HPV病毒DNA裂解方法的优化 | 第25-27页 |
2.3.3 PCR扩增通用引物的选择 | 第27-31页 |
2.3.4 样本检测及质粒评价 | 第31-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尿嘧啶糖苷酶防污染系统的PCR-金磁微粒层析法的建立 | 第35-46页 |
3.1 实验原理 | 第35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3 实验优化 | 第35-38页 |
3.3.1 HotMaster酶体系与Taq酶体系的比较 | 第35-36页 |
3.3.2 体系体积的优化 | 第36页 |
3.3.3 引物浓度的选择 | 第36页 |
3.3.4 模板预变性的优化 | 第36页 |
3.3.5 模板用量的比较 | 第36-37页 |
3.3.6 两步法PCR与三步法PCR的比较 | 第37页 |
3.3.7 三步法PCR程序时间的比较 | 第37-38页 |
3.3.8 循环数的优化 | 第38页 |
3.3.9 MgCl2浓度的优化 | 第3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3.4.1 HotMaster酶体系与Taq酶体系的比较 | 第38-39页 |
3.4.2 体系体积的优化 | 第39页 |
3.4.3 模板预变性的优化 | 第39-40页 |
3.4.4 引物浓度的选择 | 第40-41页 |
3.4.5 模板用量的比较 | 第41页 |
3.4.6 两步法PCR与三步法PCR的比较 | 第41-42页 |
3.4.7 三步法PCR程序时间的比较 | 第42页 |
3.4.8 循环数的优化 | 第42-44页 |
3.4.9 MgCl2浓度的优化 | 第44页 |
3.5 体系确定 | 第44页 |
3.6 临床样本检测 | 第44-46页 |
全文总结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7页 |
附录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