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一、刑事发回重审制度概述 | 第14-17页 |
(一) 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概念 | 第14-15页 |
(二) 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法律特征 | 第15-16页 |
(三) 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功能 | 第16-17页 |
二、我国刑事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特点 | 第17-19页 |
(一)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二)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发回重审制度的立法特点 | 第18-19页 |
三、我国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司法考察 | 第19-30页 |
(一) 在实践中的表现 | 第19-20页 |
(二) 发回重审制度存在的缺陷 | 第20-24页 |
1、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相冲突 | 第20-21页 |
2、发回重审的标准不明确,范围不确定 | 第21-23页 |
3、审理期限不明确 | 第23页 |
4、次数规定不明确 | 第23-24页 |
5、审理方式不明确 | 第24页 |
(三) 滥用发回重审制度的危害 | 第24-28页 |
1、导致审判循环,降低司法效率 | 第24-27页 |
2、削弱了判决的稳定性,有损司法权威 | 第27页 |
3、容易在人民法院和当事人之间产生对立情绪 | 第27-28页 |
(四) 滥用发回重审制度的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1、立法层面的原因 | 第28-29页 |
2、司法观念层面的原因 | 第29-30页 |
四、我国发回重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 第30-40页 |
(一) 重塑我国发回重审的司法理念 | 第30-32页 |
1、树立保障人权的司法理念 | 第30-31页 |
2、树立程序正义的司法理念 | 第31页 |
3、树立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的司法理念 | 第31-32页 |
(二) 刑事发回重审制度的重构 | 第32-40页 |
1、严格限制发回重审可以加刑的情形 | 第32-34页 |
2、重新界定发回重审的理由,建立发回重审说理制度 | 第34-35页 |
3、明确规定发挥重审的次数及期限 | 第35-36页 |
4、明确发回重审采用普通程序审理,并且规定再次上诉应当开庭 | 第36-37页 |
5、设置发回重审的当事人选择权 | 第37-38页 |
6、废除再审程序的发回重审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