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早期心脏康复运动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缩写中英文对照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 1.1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 第10-11页 |
| 1.1.1 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定义 | 第10页 |
| 1.1.2 心室重构的分期及机制 | 第10页 |
| 1.1.3 心室重构的治疗 | 第10-11页 |
| 1.1.4 心室重构的超声指标 | 第11页 |
| 1.2 心脏康复与心室重构 | 第11-12页 |
| 1.3 心脏康复运动 | 第12-14页 |
| 1.3.1 心脏康复运动的发展及意义 | 第12页 |
| 1.3.2 康复运动 | 第12页 |
| 1.3.3 康复运动的安全性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概述 | 第14-16页 |
| 2.1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2.2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 2.3 研究假设 | 第15-16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 3.1 入组标准 | 第16页 |
| 3.2 排除标准 | 第16页 |
| 3.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3.4 心脏康复运动实施方法 | 第16-17页 |
| 3.5 仪器与方法 | 第17页 |
| 3.6 分组原则 | 第17-18页 |
| 3.7 统计方法 | 第18-20页 |
| 第四章 结果 | 第20-38页 |
| 4.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 第20-23页 |
| 4.2 心脏康复过程胸部不适情况两组比较 | 第23页 |
| 4.3 两组超声基本指标比较 | 第23-24页 |
| 4.4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两组心室重构情况 | 第24-36页 |
| 4.4.1 两组纵向峰值收缩应变比较 | 第24-31页 |
| 4.4.2 两组峰值圆周应变比较 | 第31-36页 |
| 4.5 ROC曲线图 | 第36-38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38-41页 |
| 5.1 基线资料分析 | 第38页 |
| 5.2 心脏康复后心室重构的情况 | 第38-39页 |
| 5.2.1 传统的超声心动图参数与心室重构 | 第38页 |
| 5.2.2 两组峰值收缩应变比较 | 第38-39页 |
| 5.3 ROC曲线分析 | 第39页 |
| 5.4 心脏康复过程中不适情况分析 | 第39-40页 |
| 5.5 实验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致谢 | 第47-49页 |
| 论文发表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