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5-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17页 |
1.1 食管癌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 | 第12-14页 |
1.2.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s)与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 | 第12-13页 |
1.2.2 HDACs与肿瘤 | 第13页 |
1.2.3 组蛋白脱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 | 第13-14页 |
1.3 非折叠蛋白反应 | 第14-1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传统化疗药物对食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17-24页 |
2.1 前言 | 第17页 |
2.2 材料与仪器 | 第17-20页 |
2.2.1 人食管癌细胞株 | 第17-18页 |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8-19页 |
2.2.3 试剂与耗材 | 第19页 |
2.2.4 试剂配制方法 | 第19-2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3.1 细胞培养 | 第20页 |
2.3.2 细胞冻存 | 第20-21页 |
2.3.3 细胞复苏 | 第21页 |
2.3.4 CCK8法检测传统化疗药物对人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 第21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21-22页 |
2.4.1 传统化疗药物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1-22页 |
2.5 讨论 | 第22-2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帕比司他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24-43页 |
3.1 前言 | 第24-25页 |
3.2 材料与仪器 | 第25-29页 |
3.2.1 人食管癌细胞株 | 第25页 |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3.2.3 试剂与耗材 | 第26-27页 |
3.2.4 试剂配制方法 | 第27-29页 |
3.2.5 Q-PCR基因引物 | 第2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3.3.1 细胞培养 | 第29-30页 |
3.3.2 细胞冻存 | 第30页 |
3.3.3 细胞复苏 | 第30页 |
3.3.4 CCK8法检测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 第30页 |
3.3.5 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 第30-31页 |
3.3.6 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 | 第31页 |
3.3.7 细胞蛋白的提取 | 第31页 |
3.3.8 细胞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1-32页 |
3.3.9 Western Blot | 第32-33页 |
3.3.10 细胞总RNA的提取 | 第33页 |
3.3.11 RNA反转录 | 第33-34页 |
3.3.1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34页 |
3.3.13 统计学分析 | 第34-35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5-41页 |
3.4.1 帕比司他对Kyse450和Kyse510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 第35页 |
3.4.2 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35-36页 |
3.4.3 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acetyl-α-tubulin以及acetyl-H3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4 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5 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6 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抑癌基因p21及原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9页 |
3.4.7 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ER应激及UPR的影响 | 第39-40页 |
3.4.8 帕比司他对IRE1 -Xbp1通路相关基因水平的变化 | 第40-41页 |
3.4.9 干扰IRE1或Xbp1的表达后,帕比司他对人食管癌细胞生长抑制的影响 | 第41页 |
3.5 讨论 | 第41-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合用药对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3-62页 |
4.1 前言 | 第43-44页 |
4.2 材料与仪器 | 第44-45页 |
4.2.1 人食管癌细胞株 | 第44页 |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44页 |
4.2.3 试剂与耗材 | 第44页 |
4.2.4 试剂配制方法 | 第44-45页 |
4.2.5 PCR基因引物 | 第45页 |
4.2.6 Q-PCR基因引物 | 第45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5-49页 |
4.3.1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45-46页 |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46-47页 |
4.3.3 集落形成实验 | 第47页 |
4.3.4 免疫荧光 | 第47-48页 |
4.3.5 动物实验 | 第48页 |
4.3.6 H&E染色 | 第48-49页 |
4.3.7 其余实验方法同 3.3 | 第49页 |
4.3.8 统计学方法 | 第49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9-60页 |
4.4.1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 | 第49-50页 |
4.4.2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食管癌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 第50-51页 |
4.4.3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长期生长的影响 | 第51页 |
4.4.4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51-52页 |
4.4.5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2-53页 |
4.4.6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Xbp1的剪切效率的影响 | 第53-54页 |
4.4.7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IRE1 -Xbp1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 第54-55页 |
4.4.8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9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acetyl-α-tubulin和acetyl-H3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10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人食管癌细胞内质网形态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11 帕比司他与STF083010联用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 第58-60页 |
4.5 讨论 | 第60-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2-63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2页 |
5.2 创新点 | 第62页 |
5.3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