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第一章 勤勉义务研究之必要性解说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勤勉义务的功能和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规范分析 | 第16-20页 |
一、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制度之立法现状梳理 | 第17-19页 |
二、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实证分析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理由 | 第21页 |
第二节 实证数据的来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司法案例的分析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相关知识和经验的发现与总结 | 第26-37页 |
第一节 勤勉义务内涵的比较分析 | 第26-29页 |
一、勤勉义务与忠实义务之比较 | 第26-28页 |
二、违背勤勉义务责任与侵权责任之比较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董事在公司的身份和地位 | 第29-32页 |
一、信托说 | 第29-30页 |
二、代理关系说 | 第30页 |
三、委任关系说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域外勤勉义务判断标准的历史沿革及评析 | 第32-36页 |
一、英国模式 | 第33-34页 |
二、美国模式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董事勤勉义务判断标准之完善 | 第37-43页 |
第一节 正面行为标准层面 | 第37-39页 |
一、在《公司法》中确立以客观为主,主观为辅的勤勉义务判断标准 | 第37-38页 |
二、将信义义务由强制性规则转变为缺省性规则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免责标准层面 | 第39-43页 |
一、必要性解说 | 第39-41页 |
二、引入路径探析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附录 | 第48-87页 |
后记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