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3-15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概述第16-23页
    2.1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含义解析第16-17页
    2.2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和特征第17-19页
        2.2.1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第17-18页
        2.2.2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特征第18-19页
    2.3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及提起事由第19-21页
        2.3.1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第19-20页
        2.3.2 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提起事由第20-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3页
第3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建立之必要第23-29页
    3.1 法律原则的要求第23-25页
        3.1.1 裁判效力相对性原则的要求第23-24页
        3.1.2 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第24-25页
    3.2 正义与效率的要求第25-26页
    3.3 防止诉权滥用、遏制虚假诉讼的要求第26-27页
    3.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4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之域外借鉴第29-36页
    4.1 法国的第三人撤销之诉第29-31页
        4.1.1 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情况第29页
        4.1.2 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主体第29-30页
        4.1.3 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客体第30页
        4.1.4 法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程序第30-31页
    4.2 我国台湾地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第31-32页
        4.2.1 台湾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分析第31-32页
        4.2.2 台湾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程序第32页
    4.3 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第32-33页
        4.3.1 澳门地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立法情况第32-33页
        4.3.2 我国澳门地区的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程序第33页
    4.4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比较与评析第33-35页
        4.4.1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相同点第33-34页
        4.4.2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差异第34-35页
    4.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存在的问题第36-40页
    5.1 具体运行程序规定不够全面第36-37页
        5.1.1 诉讼期间较短第36-37页
        5.1.2 管辖法院范围较窄第37页
        5.1.3 回避制度适用模糊第37页
    5.2 未真正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第37-39页
        5.2.1 第三人滥用诉讼权利第37-38页
        5.2.2 虚假诉讼、欺诈诉讼频繁第38-39页
    5.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6章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完善第40-48页
    6.1 细化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司法运行程序第40-41页
        6.1.1 建立双重起诉期间确定标准第40页
        6.1.2 扩大管辖法院的范围第40-41页
        6.1.3 规定明确的回避制度第41页
    6.2 完善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司法制度第41-42页
        6.2.1 扩大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范围第41页
        6.2.2 完善职权通知第41-42页
    6.3 促进第三人履行真实义务第42-44页
        6.3.1 确立具体化义务:细化诉讼资料的提交与审查第42-43页
        6.3.2 平衡与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第43页
        6.3.3 促进构建诚信的诉讼制度第43-44页
    6.4 促进与其他救济制度的衔接第44-47页
        6.4.1 与案外人异议之诉的衔接第45-46页
        6.4.2 与申请再审之诉的衔接第46-47页
        6.4.3 与第三人参加之诉的衔接第47页
    6.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结论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正手主要技术动作的sEMG分析
下一篇:高效“6+1”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