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世纪大陆艺术电影的发展转变--从创作与营销角度出发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9页 |
第一章 个体表达与大众接受的平衡—叙事的转变 | 第19-41页 |
第一节 个体情感的突围与归依 | 第19-26页 |
一、回归普世情感主题 | 第20-23页 |
二、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 | 第23-25页 |
三、从唤醒的电影转向造梦的电影 | 第25-26页 |
第二节 由深层隐喻向通俗表达的转变 | 第26-33页 |
一、喜剧表象包裹严肃文化内核 | 第26-29页 |
二、诗性气质的弱化 | 第29-33页 |
第三节 艺术内涵的多样化表达 | 第33-41页 |
一、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风格的杂糅 | 第33-38页 |
二、在类型结构与颠覆思维中寻找出路 | 第38-41页 |
第二章 精英美学与大众审美的调和—影像的转变 | 第41-51页 |
第一节 表意与叙事的整合 | 第41-46页 |
一、写意与写实的影像融合 | 第42-44页 |
二、主观真实与客观真实的影像结合 | 第44-46页 |
第二节 真实与虚拟的融合 | 第46-51页 |
一、添加奇观化影像元素 | 第46-49页 |
二、营造“沉浸式”观影氛围 | 第49-51页 |
第三章“精包装 强推销”—营销方式的转变 | 第51-63页 |
第一节 宣传策略的转变 | 第52-59页 |
一、加大宣传资金投入 | 第52-53页 |
二、丰富宣传方式 | 第53-58页 |
三、渲染电影商业色彩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发行策略的转变 | 第59-63页 |
一、借力专业发行公司 | 第59-60页 |
二、档期的巧妙选择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