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10页 |
1.3 相关课题研究 | 第10-14页 |
1.3.1 圆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钢管混凝土节点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4 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5 不锈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目标和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外方内圆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 第16-52页 |
2.1 试验概况 | 第16-22页 |
2.1.1 试件设计 | 第16页 |
2.1.2 试件制作 | 第16-18页 |
2.1.3 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 第18-19页 |
2.1.4 试件轴压承载力 | 第19-20页 |
2.1.5 试验装置、加载制度与量测内容 | 第20-22页 |
2.2 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 | 第22-30页 |
2.3 滞回曲线 | 第30-32页 |
2.4 骨架曲线 | 第32-33页 |
2.5 承载力分析 | 第33-35页 |
2.6 延性分析 | 第35-36页 |
2.7 耗能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2.8 刚度退化 | 第39-41页 |
2.9 截面应变分析 | 第41-49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第3章 有限元分析 | 第52-74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材料的本构关系模型 | 第52-56页 |
3.2.1 普通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 第52-53页 |
3.2.2 不锈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3-54页 |
3.2.3 核心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 第54-56页 |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6-58页 |
3.3.1 单元类型选取 | 第56页 |
3.3.2 网格划分 | 第56-57页 |
3.3.3 接触关系与各表面关系 | 第57页 |
3.3.4 边界条件与加载方式 | 第57-58页 |
3.4 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8-65页 |
3.4.1 以往试验验证 | 第58-62页 |
3.4.2 试验验证 | 第62-65页 |
3.5 参数分析 | 第65-73页 |
3.5.1 轴压比 | 第66-68页 |
3.5.2 方钢管壁厚(宽厚比) | 第68-70页 |
3.5.3 钢材强度 | 第70-7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4章 工作机理分析 | 第74-94页 |
4.1 引言 | 第74页 |
4.2 典型试件的P-△骨架曲线全过程分析 | 第74-93页 |
4.2.1 普通复合钢管混凝土柱的全过程分析 | 第74-81页 |
4.2.2 复合不锈钢管混凝土柱的全过程分析 | 第81-86页 |
4.2.3 各参数对构件工作机理的影响分析 | 第86-9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4-96页 |
5.1 论文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 第94-95页 |
5.2 对今后相关研究的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