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独立董事制度概述 | 第14-26页 |
第一节 独立董事制度 | 第14-18页 |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 | 第14-15页 |
二、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 第15-16页 |
三、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 | 第16-18页 |
(一)参与董事会决策,对公司发展和管理做出独立判断 | 第16页 |
(二)监督经营者,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 第16-17页 |
(三)制衡控股股东,防止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独立董事选任制度 | 第18-22页 |
一、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 | 第18-19页 |
二、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 | 第19-22页 |
(一)提名权 | 第19-20页 |
(二)选任权 | 第20-21页 |
(三)选举方式 | 第21页 |
(四)构成比例 | 第21页 |
(五)卸任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22-26页 |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引入与发展 | 第22-23页 |
二、国内外学者对独立董事选任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第二章 我国独立董事的资格认定 | 第26-32页 |
第一节 统计学数据描述 | 第26-29页 |
一、独立董事的数量 | 第26-27页 |
二、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 | 第27-28页 |
三、独立董事的知识背景 | 第28-29页 |
第二节 主要问题分析 | 第29-32页 |
一、职业背景存在隐患 | 第29-30页 |
二、知识结构不科学、年龄结构不合理 | 第30页 |
三、准入门槛过低 | 第30-31页 |
四、社会关系和道德标准缺失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我国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 | 第32-39页 |
第一节 影响我国独立董事选任程序的因素 | 第32-36页 |
一、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 第32-34页 |
二、内部人控制问题 | 第34页 |
三、股东大会流于形式化 | 第34-35页 |
四、资本多数决机制的弊端 | 第35-36页 |
五、资本市场环境的影响 | 第36页 |
第二节 独立董事选任程序中的问题 | 第36-39页 |
一、不合理的提名制度 | 第36-37页 |
二、不科学的选举程序 | 第37-38页 |
三、不完善的罢免制度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独立董事选任制度的新探索 | 第39-47页 |
第一节 规范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 | 第39-42页 |
第二节 改革独立董事的选任程序 | 第42-45页 |
一、改革独立董事的聘用制度 | 第42-43页 |
二、规范独立董事的构成比例 | 第43-44页 |
三、完善独立董事的罢免制度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独立董事配套制度 | 第45-47页 |
一、重建独立董事信息资源库 | 第45页 |
二、建立独立董事资格考试制度 | 第45-46页 |
三、加强对独立董事的培训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