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1.1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启示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来源 | 第10页 |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0-12页 |
1.2.1 “框架问题”的含义 | 第10-11页 |
1.2.2 发散思维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2章 “框架问题”研究现状及其特征 | 第13-18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页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2.2 “框架问题”设置的特点、方法、原则 | 第15-18页 |
2.2.1 “框架问题”设置的特点 | 第15-16页 |
2.2.2 “框架问题”设置的方法 | 第16页 |
2.2.3 “框架问题”设置的原则 | 第16-18页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3.1 发现学习理论 | 第18页 |
3.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页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19页 |
3.4 需要层次理论 | 第19页 |
3.5 智力三维结构模式理论 | 第19-20页 |
第4章 研究对象、流程、方法 | 第20-23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4.2 研究流程 | 第20-21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4.3.1 文献研究法 | 第21页 |
4.3.2 调查法 | 第21-22页 |
4.3.2.1 师生调查问卷 | 第21页 |
4.3.2.2 发散思维测试量表 | 第21-22页 |
4.3.2.3 学习兴趣测试量表 | 第22页 |
4.3.3 教育观察法 | 第22页 |
4.3.4 教育实践法 | 第22页 |
4.3.5 实证分析法 | 第22-23页 |
第5章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 第23-35页 |
5.1 调查方案 | 第23页 |
5.2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3-28页 |
5.3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第28-32页 |
5.4 实际课堂听课情况 | 第32-33页 |
5.5 现状调查的总结 | 第33-35页 |
5.5.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总结 | 第33-34页 |
5.5.2 教师调查问卷结果总结 | 第34页 |
5.5.3 随堂听课总结 | 第34-35页 |
第6章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 第35-52页 |
6.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挖掘 | 第35页 |
6.2 研究方案 | 第35页 |
6.3 实验班级具体实施案例 | 第35-42页 |
6.3.1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学案例 | 第35-38页 |
6.3.2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学案例 | 第38-40页 |
6.3.3 “通过激素的调节”教学案例 | 第40-42页 |
6.4 教学实践结果 | 第42-50页 |
6.4.1 学习兴趣评判标准 | 第42页 |
6.4.2 发散思维测试的评分标准 | 第42-43页 |
6.4.3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 第43-45页 |
6.4.3.1 学习兴趣前测数据分析 | 第43页 |
6.4.3.2 发散思维前测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6.4.3.3 学习成绩前测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6.4.4 实验后测数据分析 | 第45-47页 |
6.4.4.1 学习兴趣后测数据分析 | 第45-46页 |
6.4.4.2 发散思维后测数据分析 | 第46-47页 |
6.4.4.3 学习成绩后测数据分析 | 第47页 |
6.4.5 实验数据配对样本分析 | 第47-50页 |
6.4.5.1 对照班数据分析 | 第47-49页 |
6.4.5.2 实验班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6.4.6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第50页 |
6.5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6.5.1 “框架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第50-51页 |
6.5.2 “框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 第51页 |
6.5.3 “框架问题”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 第51-52页 |
第7章 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建议 | 第52-55页 |
7.1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52-53页 |
7.1.1 “框架问题”的设置受单元内容特点的影响 | 第52页 |
7.1.2 “框架问题”的理解受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影响 | 第52页 |
7.1.3 “框架问题”的运用受教师的教学习惯影响 | 第52-53页 |
7.1.4 “框架问题”的学习受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 | 第53页 |
7.2 “框架问题”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实施建议 | 第53-55页 |
7.2.1 结合学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 第53-54页 |
7.2.2 将“框架问题”设置成问题式任务驱动教学 | 第54页 |
7.2.3 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学生的高层次思维 | 第54页 |
7.2.4 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框架问题相统一 | 第54-55页 |
第8章 结论与反思 | 第55-56页 |
8.1 结论 | 第55页 |
8.2 反思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录1 | 第59-61页 |
附录2 | 第61-63页 |
附录3 | 第63-64页 |
附录4 | 第64-65页 |
附录5 | 第65-66页 |
附录6 | 第66-67页 |
附录7 | 第67-68页 |
附录8 | 第68-71页 |
附录9 | 第71-74页 |
附录10 | 第74-75页 |
附录11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