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1.2.1 雾霾监测 | 第10页 |
1.2.2 气溶胶监测 | 第10-15页 |
1.3 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2 研究区域 | 第17-18页 |
3 数据和方法 | 第18-20页 |
3.1 NCEP大气数据 | 第18页 |
3.1.1 NCEP/DOE Reanalysis风场数据 | 第18页 |
3.1.2 NCEP/FNL大气温度层结数据 | 第18页 |
3.2 卫星数据 | 第18-20页 |
3.2.1 NPP AOT产品 | 第18-19页 |
3.2.2 MODIS数据 | 第19-20页 |
4 地面实测AOT | 第20-26页 |
4.1 仪器介绍 | 第20页 |
4.2 实验原理 | 第20-21页 |
4.3 操作的步骤 | 第21-26页 |
5 改进型二流式模式的GOCI\AOT遥感反演 | 第26-35页 |
5.1 GOCI传感器的介绍 | 第26-27页 |
5.2 GOCI数据处理 | 第27-30页 |
5.3 精度的检验 | 第30-35页 |
5.3.1 算法改进前后的AOT反演精度比较 | 第30-32页 |
5.3.2 GOCI和MODIS、NPP的比对 | 第32-33页 |
5.3.3 AERONET的比对 | 第33-35页 |
6 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雾霾观测模式及应用 | 第35-37页 |
7 雾霾事件的动态观测应用 | 第37-46页 |
7.1 雾霾事件的概况 | 第37-38页 |
7.2 雾霾事件发生的气象条件 | 第38-39页 |
7.3 雾霾事件的迁移扩散机制 | 第39-41页 |
7.4 GOCI-AOT | 第41-42页 |
7.5 雾霾在长三角滞留及消亡的气象特征 | 第42-45页 |
7.5.1 雾霾滞留的气象特征 | 第42-43页 |
7.5.2 雾霾消亡的气象特征 | 第43-45页 |
7.6 不同形成机制下的雾霾事件 | 第45-46页 |
8 结论和展望 | 第46-47页 |
8.1 结论 | 第46页 |
8.2 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