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2.1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水流与桩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概述 | 第12-1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排架结构与土共同作用基础理论及分析方法 | 第14-20页 |
2.1 土的本构模型 | 第14-15页 |
2.2 混凝土结构分析模型 | 第15页 |
2.3 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 | 第15-17页 |
2.4 结构振动理论 | 第17-19页 |
2.4.1 基桩振动理论 | 第17-19页 |
2.4.2 排架振动分析方法 | 第19页 |
2.5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水流荷载作用下排架基桩工作性状研究 | 第20-34页 |
3.1 引言 | 第20页 |
3.2 基桩水平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20-30页 |
3.2.1 p-y曲线 | 第20-23页 |
3.2.2 p-y曲线求解方法 | 第23-29页 |
3.2.3 p-y曲线求解方法推荐 | 第29-30页 |
3.3 多向荷载作用下基桩工作性状分析 | 第30-33页 |
3.3.1 三维地基梁-弹簧模型 | 第31-32页 |
3.3.2 多向荷载作用下的基桩工作特性 | 第32-33页 |
3.4 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水流荷载作用下排架结构承载特性分析 | 第34-49页 |
4.1 概况 | 第34页 |
4.2 基桩和排架数值模型基本设定 | 第34-38页 |
4.2.1 模型基本假定 | 第34页 |
4.2.2 排架结构及材料特性 | 第34-36页 |
4.2.3 接触面设置及单元选择 | 第36-37页 |
4.2.4 模型尺寸及边界 | 第37页 |
4.2.5 桩身水流荷载计算 | 第37-38页 |
4.3 基桩水平承载力分析 | 第38-41页 |
4.3.1 结构失稳判别标准 | 第38页 |
4.3.2 基桩有限元仿真模型 | 第38-39页 |
4.3.3 水流荷载作用下基桩承载力分析 | 第39页 |
4.3.4 循环荷载作用下基桩承载力分析 | 第39-40页 |
4.3.5 多向荷载作用下基桩承载力分析 | 第40-41页 |
4.4 排架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 第41-48页 |
4.4.1 排架基桩水流力值 | 第41-42页 |
4.4.2 排架群桩效应分析 | 第42-46页 |
4.4.3 排架结构承载力分析 | 第46-48页 |
4.5 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水流作用下基桩和排架结构振动分析 | 第49-67页 |
5.1 引言 | 第49页 |
5.2 水中排架基桩的振动方程 | 第49-52页 |
5.2.1 水中桩体振动分析 | 第49-52页 |
5.2.2 水上桩体振动分析 | 第52页 |
5.2.3 桩体自由振动振型方程 | 第52页 |
5.3 水流对桩体自由振动影响分析 | 第52-62页 |
5.3.1 高桩码头基桩横向自由振动的边界条件分析 | 第52-54页 |
5.3.2 水中基桩自由振动频率方程 | 第54-59页 |
5.3.3 水中基桩自由振动分析 | 第59-62页 |
5.4 水流对单桩和排架的动力效应 | 第62-66页 |
5.4.1 基桩动力效应分析 | 第62-63页 |
5.4.2 排架动力效应分析 | 第63-66页 |
5.5 小结 | 第66-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6.1 总结 | 第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页 |
一、发表论文或专利 | 第72页 |
二、参与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