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注释表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5页 |
2.1 主动形状模型 | 第19-29页 |
2.1.1 训练阶段 | 第21-27页 |
2.1.2 搜索定位阶段 | 第27-29页 |
2.2 局部二值模式LBP | 第29-33页 |
2.2.1 传统的LBP算子 | 第29-31页 |
2.2.2 灰度尺度不变性 | 第31-32页 |
2.2.3 旋转不变性 | 第32-33页 |
2.2.4 统一等价特性 | 第33页 |
2.3 Gabor滤波器 | 第33-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基于主动形状模型与POEM的人脸特征点定位 | 第35-47页 |
3.1 问题引入 | 第35页 |
3.2 经典方法分析 | 第35-37页 |
3.2.1 ASM的分析 | 第35-36页 |
3.2.2 POEM算子的分析 | 第36-37页 |
3.3 本文方法的描述 | 第37-39页 |
3.4 复杂环境下基于主动形状模型与POEM的方法 | 第39-46页 |
3.4.1 模型选择因子MSF | 第40-42页 |
3.4.2 融合POEM的ASM | 第42-44页 |
3.4.3 二次定位 | 第44-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6页 |
4.1 误差评估标准 | 第47-48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8-54页 |
4.2.1 IMM人脸库 | 第48-52页 |
4.2.2 其他人脸库 | 第52-54页 |
4.3 实验结论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6-58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5.2 后续研究工作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