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7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9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9页 |
(三)病例选择 | 第9-10页 |
(四)分组方法 | 第10页 |
(五)手术方法 | 第10-11页 |
(六)随诊方法 | 第11页 |
(七)主要仪器与设备及检查方法 | 第11页 |
(八)疗效评价标准 | 第11-12页 |
(九)统计分析方法 | 第12页 |
三、统计分析 | 第12-17页 |
(一)基线资料分析 | 第12-13页 |
(二)结果分析 | 第13-16页 |
(三)安全性评价 | 第16-17页 |
讨论 | 第17-25页 |
一、中医学对黄斑区的认识 | 第17页 |
二、中医学与黄斑水肿 | 第17页 |
三、黄斑水肿的中医生理与病理基础 | 第17-18页 |
(一)眼与肝的生理病理关系 | 第17页 |
(二)眼与脾的生理病理关系 | 第17-18页 |
(三)眼与肾的生理病理关系 | 第18页 |
四、西医学对黄斑水肿的认识 | 第18-19页 |
五、黄斑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 | 第19-20页 |
六、黄斑水肿的西医治疗 | 第20-21页 |
(一)药物治疗 | 第20-21页 |
(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 | 第21页 |
(三)手术治疗 | 第21页 |
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黄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第21-22页 |
八、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的应用 | 第22页 |
九、疗效讨论 | 第22-23页 |
十、证候分析 | 第23页 |
十一、方药分析 | 第23-25页 |
(一)方药组成 | 第23页 |
(二)方解 | 第23-24页 |
(三)功效与现代研究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综述 | 第3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论文著作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