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施暴者》:伪纪录片创作初探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一、选题源起 | 第7页 |
二、目的及手段 | 第7-8页 |
三、价值意义 | 第8-9页 |
1. 选题的社会意义 | 第8页 |
2. 对伪纪录片的形式探索 | 第8-9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1. 纪录片的概念 | 第9页 |
2. 伪纪录片的概念 | 第9-10页 |
五、关于伪纪录片的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 理论探索 | 第10-11页 |
2. 实践探索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伪纪录片《青少年施暴者》创作阐述 | 第13-16页 |
一、主题内容 | 第13页 |
二、人物介绍 | 第13-14页 |
三、创作思路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伪纪录片《青少年施暴者》的情感表达 | 第16-21页 |
一、人物口述的情绪化处理 | 第16-18页 |
1. 《青少年施暴者》的主观情绪表达 | 第16-18页 |
2. 《青少年施暴者》的无语言情绪表现 | 第18页 |
二、在矛盾中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 第18-21页 |
1. 《青少年施暴者》情节上矛盾的展开 | 第18-19页 |
2. 《青少年施暴者》对比中矛盾的体现 | 第19-21页 |
第三章 伪纪录片《青少年施暴者》的表现手段 | 第21-26页 |
一、叙事策略的分析 | 第21-23页 |
1. 《青少年施暴者》的时空叙事结构 | 第21-22页 |
2. 《青少年施暴者》的多视角叙事 | 第22-23页 |
二、视听设计的分析 | 第23-26页 |
1. 《青少年施暴者》的视觉设计 | 第23-25页 |
2. 《青少年施暴者》的听觉设计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创作收获和反思启示 | 第26-28页 |
一、创作收获 | 第26页 |
二、反思启示 | 第26-28页 |
附录 | 第28-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一、专著 | 第42页 |
二、期刊论文 | 第42-43页 |
三、参考影片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