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面向大众参与的公益服务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6页
    1.1 课题相关概念第8-9页
        1.1.1 公益服务第8页
        1.1.2 大众参与第8页
        1.1.3 服务设计第8-9页
    1.2 研究背景第9-11页
        1.2.1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益服务变革第9-10页
        1.2.2 社会大众理念的转变第10页
        1.2.3 公益参与从个体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第10-11页
        1.2.4 草根公益服务的同质化与困境第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22页
        1.3.1 互联网公益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2 公益参与相关研究第16-20页
        1.3.3 服务设计介入社会问题研究现状第20-22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2-23页
        1.4.1 研究目的第22页
        1.4.2 研究意义第22-23页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23-25页
        1.5.1 研究方法第23页
        1.5.2 研究框架第23-25页
    1.6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第25-26页
        1.6.1 研究创新点第25页
        1.6.2 研究难点第25-26页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下的大众参与第26-35页
    2.1 大众参与的基础——技术赋权第26-28页
        2.1.1 技术赋权下的自我赋权与关系赋权第26-27页
        2.1.2 技术赋权改变公益秩序第27-28页
    2.2 大众参与的社会氛围——参与式文化第28-29页
        2.2.1 参与式文化内涵第28-29页
        2.2.2 参与式文化特征第29页
    2.3 大众参与的行动逻辑第29-31页
        2.3.1 连接性行动第29-30页
        2.3.2 个人化的行为框架第30页
        2.3.3 从个体身份认同到群体社会认同第30-31页
    2.4 大众参与概念模型假设第31-34页
        2.4.1 相关理论模型第31-33页
        2.4.2 大众参与行为模型假设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公益服务案例及其用户研究第35-68页
    3.1 研究策略第35-36页
        3.1.1 研究目的和思路第35页
        3.1.2 研究内容定位第35-36页
    3.2 随手公益“腾讯乐捐”平台研究第36-45页
        3.2.1 服务系统特征第36-39页
        3.2.2 参与旅程下体验要素定性分析第39-43页
        3.2.3 服务触点下参与特征分析第43-45页
    3.3 快乐公益“米公益”研究第45-58页
        3.3.1 服务系统特征第45-49页
        3.3.2 参与旅程下体验要素定性分析第49-54页
        3.3.3 服务触点下参与特征第54-58页
    3.4“免费午餐”研究第58-63页
        3.4.1 服务系统特征第58-59页
        3.4.2 参与旅程下体验要素定性分析第59-61页
        3.4.3 服务触点下参与特征第61-63页
    3.5 典型案例对比研究第63-67页
        3.5.1 参与机制对比第63页
        3.5.2 社会动员方式的异同第63-64页
        3.5.3 参与者人际关系模式的差异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四章 大众参与行为模型及服务定位第68-90页
    4.1 大众参与的影响因素梳理第68-70页
        4.1.1 研究目的和方法第68页
        4.1.2 影响因素提炼第68-70页
    4.2 大众参与模型建立第70-76页
        4.2.1 模型要素及其关系第70-72页
        4.2.2 影响参与的心理与行为因素解析第72-75页
        4.2.3 影响参与的服务特征解析第75-76页
        4.2.4 模型设计指导作用第76页
    4.3 用户画像构建第76-85页
        4.3.1 影响因子权重定量研究第76-80页
        4.3.2 用户参与关键差异因子提取第80-82页
        4.3.3 用户行为特征分析第82-83页
        4.3.4 用户画像及关键场景构建第83-85页
    4.4 公益服务定位第85-88页
        4.4.1 便捷效率型第86-87页
        4.4.2 社交互动型第87页
        4.4.3 协同参与型第87-88页
    本章小结第88-90页
第五章 面向大众参与的公益服务设计原则与策略第90-112页
    5.1 面向大众参与的公益服务系统构建原则第90-92页
        5.1.1 强调服务影响与意义建构的服务目标第90页
        5.1.2 构建“连接 互动反馈”闭环的服务生态第90-91页
        5.1.3 构建多维立体的高可及性服务架构第91-92页
    5.2 基于参与要素的服务设计策略第92-107页
        5.2.1 触发参与—连接设计策略第92-97页
        5.2.2 深化参与—互动设计策略第97-103页
        5.2.3 维持参与—反馈设计策略第103-106页
        5.2.4 策略的设计指导作用第106-107页
    5.3 基于不同服务定位的设计策略第107-111页
        5.3.1 针对“便捷效率型”服务设计策略第108-109页
        5.3.2 针对“社交互动型”服务设计策略第109-110页
        5.3.3 针对“协同参与型”服务设计策略第110-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2页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19页
附录A 图片目录及来源第119-122页
附录B 移动互联网下公益服务部分案例第122-123页
附录C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的科研成果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骏学术思想总结及十三味和中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张小萍教授脾胃气化理论及临证经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