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5页 |
第2章 暗物质基本理论 | 第15-29页 |
2.1 暗物质存在证据 | 第15-18页 |
2.1.1 旋涡星系的转动曲线 | 第15-16页 |
2.1.2 子弹星云 | 第16-17页 |
2.1.3 低表面亮度星系 | 第17页 |
2.1.4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第17-18页 |
2.2 暗物质分类 | 第18页 |
2.3 暗物质模型 | 第18-22页 |
2.3.1 WIMP暗物质模型 | 第19-21页 |
2.3.2 Non-WIMP暗物质模型 | 第21-22页 |
2.4 暗物质探测 | 第22-27页 |
2.4.1 直接探测 | 第22-25页 |
2.4.2 间接探测 | 第25-27页 |
2.4.3 对撞机探测 | 第27页 |
2.5 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天文观测和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 | 第29-45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天文观测 | 第29-36页 |
3.2.1 星系团 | 第29-33页 |
3.2.2 矮星系 | 第33-36页 |
3.3 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数值模拟 | 第36-44页 |
3.3.1 多体数值模拟中刚球的相互作用 | 第37-39页 |
3.3.2 CDM和SIDM数值模拟 | 第39-42页 |
3.3.3 数值模拟与天文观测 | 第42-43页 |
3.3.4 子暗物质晕缺失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新U(1)规范场下自相互作用的暗物质 | 第45-65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WIMPless暗物质模型 | 第45-52页 |
4.2.1 BBN对暗物质自由度数限制 | 第46-47页 |
4.2.2 热力学遗迹 | 第47-50页 |
4.2.3 在宇宙早期束缚态和Sommerfeld湮灭 | 第50-52页 |
4.3 新U(1)规范场下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最小模型 | 第52-55页 |
4.3.1 热力学遗迹密度 | 第52-53页 |
4.3.2 银河系动力学的硬散射和软散射 | 第53-55页 |
4.4 双盘型暗物质模型 | 第55-60页 |
4.4.1 双盘型暗物质模型 | 第55页 |
4.4.2 密度比和温度比 | 第55-57页 |
4.4.3 X和C粒子的质量 | 第57-59页 |
4.4.4 暗圆盘高度和半径 | 第59-60页 |
4.5 自相互作用暗物质模型在太阳系中的应用 | 第60-62页 |
4.6 小结 | 第62-65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