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1.4.1 本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2 本文的不足 | 第13-14页 |
第2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现状分析 | 第14-28页 |
2.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发展历程 | 第14-16页 |
2.1.1 ASEAN成立以前 | 第14页 |
2.1.2 ASEAN成立后至CAFTA成立前 | 第14-15页 |
2.1.3 CAFTA成立后 | 第15-16页 |
2.2 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特征 | 第16-23页 |
2.2.1 产业投资量逐步增长 | 第16-18页 |
2.2.2 产业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 第18-20页 |
2.2.3 产业投资的行业分布日益扩展 | 第20-21页 |
2.2.4 产业投资集中于第三产业 | 第21-23页 |
2.3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现存的问题 | 第23-28页 |
2.3.1 产业投资的规模有待扩张 | 第23-24页 |
2.3.2 产业投资的区位分布有待进一步拓展 | 第24-26页 |
2.3.3 产业投资的结构仍需不断优化 | 第26-28页 |
第3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环境和动因分析 | 第28-34页 |
3.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环境分析 | 第28-31页 |
3.1.1 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国内投资环境分析 | 第28-30页 |
3.1.2 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国际大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3.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动因分析 | 第31-34页 |
3.2.1 寻求原材料、劳动等廉价的资源 | 第31页 |
3.2.2 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 第31-32页 |
3.2.3 转移边际产业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 | 第32页 |
3.2.4 转移过剩产能占有东盟市场 | 第32-34页 |
第4章 基于动因的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34-40页 |
4.1 对东盟直接投资资源寻求型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34-36页 |
4.2 对东盟直接投资技术和战略学习型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4.3 对东盟直接投资衰退型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37-38页 |
4.4 对东盟直接投资市场占有型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38-40页 |
第5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 第40-49页 |
5.1 灰关联的模型 | 第40-41页 |
5.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1-44页 |
5.3 数据处理 | 第44-46页 |
5.4 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5 实证小结 | 第47-49页 |
第6章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结论及建议 | 第49-53页 |
6.1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产业选择的结论 | 第49-50页 |
6.2 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建议 | 第50-53页 |
6.2.1 政府优化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措施 | 第50-51页 |
6.2.2 企业优化对东盟直接投资的措施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