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1 绪论 | 第10-23页 |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1.2 绿色经济发展国内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 1.2.1 绿色经济的认识 | 第15-17页 |
| 1.2.2 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17-18页 |
| 1.2.3 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研究 | 第18-19页 |
| 1.2.4 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 第19-21页 |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2 绿色经济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 2.1 绿色经济的内涵 | 第23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4页 |
| 3 鲁苏粤地区的现状比较 | 第24-36页 |
| 3.1 规模性指标现状 | 第24-26页 |
| 3.2 资源禀赋现状 | 第26-28页 |
| 3.3 资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现状 | 第28-31页 |
| 3.4 环境保护现状 | 第31-32页 |
| 3.5 财政投入、发明专利、教育现状 | 第32-36页 |
| 4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43页 |
| 4.1 指标筛选的原则 | 第36-39页 |
| 4.2 指标体系框架 | 第39-42页 |
| 4.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2-43页 |
| 4.3.1 评价方法 | 第42页 |
| 4.3.2 熵值法确定权重步骤 | 第42-43页 |
| 5 鲁苏粤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 第43-53页 |
| 5.1 评价结果 | 第43-46页 |
| 5.2 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 5.3 主要结论 | 第51-53页 |
| 6 促进山东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53-55页 |
| 6.1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促增长 | 第53页 |
| 6.2 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快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 第53页 |
| 6.3 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53-54页 |
| 6.4 多措并举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 第54页 |
| 6.5 强化污染企业和地区政府的主体责任 | 第54-55页 |
| 6.6 强化保障性手段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持 | 第55页 |
| 6.7 完善环境保护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 | 第55页 |
| 6.8 提倡绿色消费,推广绿色发展理念 | 第55页 |
| 7 论文展望与不足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