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6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稀土发光材料概述 | 第15-17页 |
1.2.1 稀土离子下转换的发光机理 | 第15-16页 |
1.2.2 稀土离子上转换的发光机理 | 第16-17页 |
1.3 上转换荧光材料发光性能研究 | 第17-23页 |
1.3.1 上转换发光效率计算 | 第18-19页 |
1.3.2 上转换多色荧光调控 | 第19-20页 |
1.3.3 上转换白光调控 | 第20-21页 |
1.3.4 上转换荧光增强 | 第21-23页 |
1.4 稀土上转换基质材料 | 第23-24页 |
1.4.1 磷酸盐 | 第23页 |
1.4.2 氟化物 | 第23页 |
1.4.3 钨酸盐 | 第23-24页 |
1.4.4 钼酸盐 | 第24页 |
1.5 上转换荧光材料合成方法 | 第24-29页 |
1.5.1 溶胶凝胶法 | 第25页 |
1.5.2 共沉淀法 | 第25-26页 |
1.5.3 高温热解法 | 第26-28页 |
1.5.4 水热/溶剂热方法 | 第28-29页 |
1.5.5 多元醇路线 | 第29页 |
1.6 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应用 | 第29-32页 |
1.6.1 光学器件方面应用 | 第29-30页 |
1.6.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领域应用 | 第30页 |
1.6.3 药物缓释领域应用 | 第30-31页 |
1.6.4 生物成像领域应用 | 第31-32页 |
1.6.5 其他领域应用 | 第32页 |
1.7 课题设计 | 第32-36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6-42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36-37页 |
2.2 实验表征方法 | 第37-42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38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8页 |
2.2.3 X射线能量散射谱(EDS) | 第38页 |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38-39页 |
2.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9页 |
2.2.6 N_2吸附脱附测试 | 第39页 |
2.2.7 热重分析(TG) | 第39页 |
2.2.8 下转换激发(Excitation)与发射(Emission)光谱 | 第39页 |
2.2.9 衰减曲线和荧光寿命(Decay curves) | 第39页 |
2.2.10 上转换发射(Emission)光谱 | 第39-40页 |
2.2.1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 第40-42页 |
第3章 LaPO_4:Ln~(3+) (Ln=Yb,Er, Tm, Ho)纳米晶的可控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 第42-50页 |
3.1 引言 | 第42页 |
3.2 LaPO_4晶体合成方法 | 第42-43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43-49页 |
3.3.1 形成机理、形貌、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3.3.2 LaPO_4:Ln~(3+)(Ln= Yb,Er, Tm, Ho)上转换发光性能研究 | 第46-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NLa(WO_4)_2微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掺杂稀土离子后的荧光性质 | 第50-64页 |
4.1 引言 | 第50-51页 |
4.2 NaLa(WO_4)_2微米结构合成方法 | 第5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4.3.1 形貌、相、形态和结构性质研究 | 第51-54页 |
4.3.2 NdLa(WO_4)_2发光性质研究 | 第54-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5章 溶剂热法合成三维结构NaLa(WO_4)_2自组装球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 第64-74页 |
5.1 引言 | 第64页 |
5.2 NaLa(WO_4)_2合成方法 | 第64-65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5-73页 |
5.3.1 材料的相、结构和形态研究 | 第65-68页 |
5.3.2 NaLa(WO_4)_2自组装球发光性能研究 | 第68-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多种形貌NaYF_4微米粒子的可控合成及其上转换荧光性能研究 | 第74-92页 |
6.1 引言 | 第74-75页 |
6.2 NaYF_4晶体合成方法 | 第75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9页 |
6.3.1 NaYF_4晶体的形貌及结构研究 | 第75-77页 |
6.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77-80页 |
6.3.3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80-81页 |
6.3.4 表面活性剂浓度影响 | 第81-83页 |
6.3.5 氟源及温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6.3.6 NaYF_4发光性质研究 | 第84-8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89-92页 |
第7章 SrMoO_4的可控合成,上转换荧光性能及缓释性能研究 | 第92-114页 |
7.1 引言 | 第92-94页 |
7.2 SrMoO_4的制备及生物性能测试 | 第94-95页 |
7.2.1 SrMoO_4材料的制备 | 第94页 |
7.2.2 药物担载及缓释实验 | 第94页 |
7.2.3 生物相容性实验 | 第94-95页 |
7.3 结果和讨论 | 第95-113页 |
7.3.1 空心结构椭球形SrMoO_4微米粒子形貌结构研究 | 第95-96页 |
7.3.2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96-98页 |
7.3.3 模板剂浓度的影响 | 第98-99页 |
7.3.4 溶液pH值的影响 | 第99页 |
7.3.5 反应物量的影响 | 第99-101页 |
7.3.6 空心结构球形SrMoO_4微米粒子形貌结构研究 | 第101-102页 |
7.3.7 空心结构球形SrMoO_4微米粒子上转换发光性质研究 | 第102-106页 |
7.3.8 空心结构球形SrMoO_4微米粒子体外药物担载释放实验 | 第106-109页 |
7.3.9 载药体系IR分析 | 第109页 |
7.3.10 载药体系细胞毒性研究 | 第109-110页 |
7.3.11 细胞摄取实验 | 第110-11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3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6-138页 |
致谢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