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产业、文化市场论文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综述第13-21页
        1.2.1 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研究第13-16页
        1.2.2 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第16-18页
        1.2.3 关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第18-20页
        1.2.4 研究评述第20-21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1-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选题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32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23-27页
        2.1.1 文化产业第23-25页
        2.1.2 民族文化资源第25-26页
        2.1.3 融合发展第26-27页
    2.2 研究理论基础第27-32页
        2.2.1 文化资本理论第27-29页
        2.2.2 场景理论第29-31页
        2.2.3 对选题研究的启示第31-32页
第三章 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内在逻辑第32-42页
    3.1 民族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32-35页
        3.1.1 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可开发性第32-34页
        3.1.2 民族文化资源凸显区域文化产业优势第34-35页
    3.2 文化产业是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载体第35-38页
        3.2.1 形成新的保护场域第36页
        3.2.2 开发新的保护主体第36-37页
        3.2.3 拓展新的保护模式第37-38页
    3.3 民族文化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产生多重效益第38-42页
        3.3.1 社会效益第38-39页
        3.3.2 经济效益第39页
        3.3.3 生态效益第39-42页
第四章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第42-51页
    4.1 调研方案设计第42-43页
    4.2 调研实施第43-44页
    4.3 调研的基本结论第44-51页
        4.3.1 融合程度较低第44-46页
        4.3.2 产业水平滞后第46-47页
        4.3.3 发展动力不足第47-48页
        4.3.4 政策支持乏力第48-51页
第五章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第51-62页
    5.1 观念因素:意识陈旧阻碍产业融合的可持续第51-53页
        5.1.1 发展视野狭窄,布局缺乏整体性第51-52页
        5.1.2 产业认知肤浅,方式呈现单一性第52-53页
    5.2 经济因素:产业发展先天不足延缓融合进程第53-55页
        5.2.1 消费能力低下,需求有待开发第53-54页
        5.2.2 融资渠道阻塞,资金支持短缺第54-55页
    5.3 技术因素:文化资源利用缺乏现代技术支持第55-57页
        5.3.1 生产方式亟需工业技术第55-56页
        5.3.2 运营模式呼唤管理技术第56-57页
    5.4 制度因素:现行政策不利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第57-62页
        5.4.1 战略导向与优势资源不匹配第57-58页
        5.4.2 发展需求与服务保障不对等第58-62页
第六章 广西民族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第62-77页
    6.1 构建文化场景,谋划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第62-67页
        6.1.1 建设区域品牌,构建本土文化场景特色第62-63页
        6.1.2 与旅游联姻,拓宽民族文化体验之旅第63-64页
        6.1.3 牵手传媒业,立体呈现民族文化之美第64-65页
        6.1.4 依托会展业,打造宣传交流产业平台第65-66页
        6.1.5 以工艺为匙,开启民族文化产品自主开发和市场经营第66-67页
    6.2 转变发展方式,整合融合发展的特色资源第67-70页
        6.2.1 深度开发:由粗劣庸俗向高附加值转变第67-68页
        6.2.2 更新观念:由急功近利向持续发展转变第68-69页
        6.2.3 项目驱动:由简单粗放向复合集群转变第69-70页
        6.2.4 统筹安排:由内部竞争向区域竞合转变第70页
    6.3 优化融资渠道,确保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第70-73页
        6.3.1 全面与重点:明晰主次优先扶持第70-71页
        6.3.2 引导与鼓励:增进激励以奖代补第71-72页
        6.3.3 助推与提升:培育中介支持发展第72页
        6.3.4 辅助与自强:保障企业资金累积第72-73页
    6.4 完善造血功能,强化融合发展的人才支撑第73-77页
        6.4.1 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第73-74页
        6.4.2 领军人物与通用人才相结合第74-75页
        6.4.3 直接引进和兼职顾问相结合第75-76页
        6.4.4 物质激励与荣誉授予相结合第76-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附录第81-86页
    附录Ⅰ第81-85页
    附录Ⅱ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以广西临桂县为例
下一篇:老挝地方政府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