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程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的诉讼化及其弊端 | 第14-18页 |
2.1 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的诉讼化 | 第14-17页 |
2.2 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诉讼化的弊端 | 第17-18页 |
第3章 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诉讼化的原因分析 | 第18-23页 |
3.1 连带责任制度立法价值的偏失 | 第18页 |
3.2 我国有关内部追偿权实现的立法尚不完善 | 第18-19页 |
3.3 普通共同诉讼的滥用 | 第19-20页 |
3.4 连带责任案件司法判决的不明确 | 第20-21页 |
3.5 既判力客观范围的局限性 | 第21页 |
3.6 连带责任案件执行的不规范 | 第21-23页 |
第4章 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去诉讼化的科学设计 | 第23-35页 |
4.1 重塑连带责任案件内部追偿程序的价值取向 | 第23-24页 |
4.2 提高我国有关追偿权实现途径的立法位阶 | 第24-25页 |
4.3 合理选择连带责任案件的诉讼形式 | 第25-28页 |
4.4 明确连带责任案件的判决对象和内容 | 第28-30页 |
4.4.1 判决应当针对所有当事人做出 | 第28页 |
4.4.2 判决应明确连带责任人之间的责任范围 | 第28-30页 |
4.5 适度扩大连带责任案件判决既判力的客观范围 | 第30-31页 |
4.6 规范连带责任案件的执行程序 | 第31-35页 |
4.6.1 执行的有序化 | 第32-33页 |
4.6.2 落实申请执行人的处分权 | 第33-34页 |
4.6.3 赋予连带责任人按份执行抗辩权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