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自组网数据传输控制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7页 |
| ·智能交通系统 | 第10-12页 |
| ·无线网络的发展 | 第12-14页 |
| ·车载自组网与智能交通 | 第14-16页 |
| ·传输控制协议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与产业现状 | 第17-22页 |
| ·VANET 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 ·VANET 传输控制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产业现状 | 第21-22页 |
| ·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 第22-2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车载自组网 | 第25-39页 |
| ·车载自组网相关应用 | 第25-26页 |
| ·车载环境下的无线接入(WAVE) | 第26-32页 |
| ·概述 | 第26-28页 |
| ·WAVE 的MAC 层 | 第28-30页 |
| ·WAVE 的物理层 | 第30-32页 |
| ·车载自组网关键技术 | 第32-36页 |
| ·媒体接入控制关键技术 | 第32页 |
| ·路由关键技术 | 第32-35页 |
|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 | 第35-36页 |
| ·车载自组网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 第36-38页 |
| ·主要特点 | 第36-38页 |
| ·面临的挑战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车载自组网 TCP 协议研究 | 第39-65页 |
| ·TCP 协议概述 | 第39-48页 |
| ·TCP 的数据传输 | 第40-42页 |
| ·TCP 的拥塞控制 | 第42-45页 |
| ·TCP 的超时与重传 | 第45-48页 |
| ·TCP 发送速率模型 | 第48-53页 |
| ·假设条件 | 第48页 |
| ·拥塞避免阶段的发送速率模型 | 第48-50页 |
| ·加入慢启动阶段的发送速率模型 | 第50-53页 |
| ·TCP 改进方案 | 第53-59页 |
| ·带宽估计方案 | 第54页 |
| ·端到端方案 | 第54-55页 |
| ·非端到端方案 | 第55-56页 |
| ·缩减确认数量方案 | 第56-57页 |
| ·抑制发送速率方案 | 第57-58页 |
| ·跨层协作方案 | 第58-59页 |
| ·脱离TCP 框架方案 | 第59页 |
| ·典型TCP 改进方案仿真研究 | 第59-64页 |
| ·仿真场景及参数设置 | 第60-61页 |
| ·性能分析 | 第61-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四章 车载自组网 TCP 协议改进 | 第65-85页 |
| ·A2DTCP 改进方案 | 第65-77页 |
| ·设计思想 | 第65-70页 |
| ·算法描述 | 第70-71页 |
| ·性能分析 | 第71-77页 |
| ·DPTCA-TCP 改进方案 | 第77-83页 |
| ·设计思想 | 第77-79页 |
| ·算法描述 | 第79-80页 |
| ·性能分析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车载自组网改进机制仿真模块开发 | 第85-95页 |
| ·NS2 网络仿真平台简介 | 第85-86页 |
| ·传统TCP 协议仿真模块分析 | 第86-90页 |
| ·车载自组网TCP 协议改进仿真模块开发 | 第90-94页 |
| ·A~2DTCP 仿真模块开发 | 第90-93页 |
| ·DPTCA-TCP 仿真模块开发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5-97页 |
| ·全文总结 | 第95-96页 |
| ·未来展望 | 第96-97页 |
| 参考文献 | 第97-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