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各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的疾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中药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源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及耐药消除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2页
    1.1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流行病学第12-15页
        1.1.1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病因第13-14页
        1.1.2 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诊断第14页
        1.1.3 引发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第14-15页
    1.2 奶牛乳源性大肠杆菌研究概况第15-19页
        1.2.1 大肠杆菌病原学第15页
        1.2.2 奶牛乳源性大肠杆菌耐药现状第15-16页
        1.2.3 奶牛乳源大肠杆菌耐药机制第16-19页
    1.3 中药在防治大肠杆菌性奶牛乳房炎中的应用第19-22页
        1.3.1 中药对临床型乳房炎性致病菌生长的抑制第19-20页
        1.3.2 中药对临床型乳房炎性致病菌耐药性的消除第20-22页
第二章 中药对奶牛乳房炎乳源大肠杆菌体外抑制试验第22-3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2-25页
        2.1.1 主要器材第22页
        2.1.2 菌株第22页
        2.1.3 主要试剂第22-23页
        2.1.4 奶样采集第23页
        2.1.5 病原菌分离鉴定第23-24页
        2.1.6 中药原液的制备第24页
        2.1.7 中药对分离大肠杆菌体外抑制试验第24-25页
        2.1.8 中药培养前后菌体细胞壁变化第25页
    2.2 结果第25-29页
        2.2.1 菌株分离鉴定结果第25-26页
        2.2.2 四组中药最小抑菌浓度和亚抑菌浓度的测定结果第26-27页
        2.2.3 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第27-28页
        2.2.4 黄芩和双黄连对大肠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第28-29页
    2.3 讨论第29-30页
    2.4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中药对奶牛乳房炎乳源大肠杆菌耐药消除试验第31-4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3.1.1 主要仪器设备第31页
        3.1.2 菌株第31页
        3.1.3 主要试剂第31-32页
        3.1.4 中药作用于大肠杆菌第32页
        3.1.5 中药培养前后药敏试验第32页
        3.1.6 中药培养前后耐药基因检测第32-33页
    3.2 结果第33-42页
        3.2.1 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第33-35页
        3.2.2 中药耐药消除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第35-39页
        3.2.3 ESBLs,PMQR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第39-42页
    3.3 讨论第42-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结论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3页
致谢第53-55页
作者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庆大霉素禽源单链抗体的筛选及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一篇:Cotl1在小鼠大脑皮层发育过程中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