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9-22页 |
1.1 兽疫链球菌 | 第9-10页 |
1.2 透明质酸 | 第10-17页 |
1.2.1 透明质酸的发现 | 第10页 |
1.2.2 透明质酸的分布 | 第10页 |
1.2.3 透明质酸的理化性质 | 第10-12页 |
1.2.4 透明质酸的制备 | 第12-16页 |
1.2.5 透明质酸应用与市场 | 第16-17页 |
1.3 乳酸脱氢酶(LDH)概况 | 第17-18页 |
1.4 NADH氧化酶基因(nox)概况 | 第18-19页 |
1.5 透明颤菌血红蛋白酶(VHb)概况 | 第19-20页 |
1.6 论文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 | 第20-22页 |
1.6.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6.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1页 |
1.6.3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2-27页 |
2.1.1 菌种和质粒来源 | 第22页 |
2.1.2 工具酶、抗生素及相关试剂 | 第22-24页 |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4-25页 |
2.1.4 培养基及试剂的配制 | 第25-2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7-44页 |
2.2.1 兽疫链球菌(S.zooepidemicus ATCC39920)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7-28页 |
2.2.2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28-29页 |
2.2.4 ldh基因敲除载体pLH97(pSET4s::sacB::ldhLR)的构建 | 第29-35页 |
2.2.5 表达载体pLH275的构建 | 第35-36页 |
2.2.6 ldh回补载体pLH270的构建 | 第36页 |
2.2.7 NADH氧化酶基因nox表达载体pLH273的构建 | 第36页 |
2.2.8 nox基因和vgb基因共表达载体pLH317的构建 | 第36页 |
2.2.9 兽疫链球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36-37页 |
2.2.10 兽疫链球菌的电转化 | 第37页 |
2.2.11 敲除菌株筛选及鉴定 | 第37-38页 |
2.2.12 兽疫链球菌(S.zooepidemicus ATCC39920)中代谢产物的分析 | 第38-4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4-69页 |
3.1 兽疫链球菌中乳酸脱氢酶基因ldh的敲除及回补菌株构建 | 第44-51页 |
3.1.1 ldh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 第44-49页 |
3.1.2 ldh基因敲除菌回补菌株构建 | 第49-51页 |
3.2. ldh基因的缺失对兽疫链球菌的生理代谢分析 | 第51-59页 |
3.2.1 △ldh、△ldh回补菌、野生型及空白对菌株表型分析 | 第51-53页 |
3.2.2 ldh基因的敲除菌在不同糖源上的生长情况 | 第53-54页 |
3.2.3 △ldh菌株摇瓶及发酵罐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3.3 nox基因表达载体和nox和vgb基因共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9-62页 |
3.3.1 nox表达载体pLH273的构建 | 第59-60页 |
3.3.2 nox和vgb基因共表达载体pLH317的构建 | 第60-62页 |
3.4 nox基因表达菌株和nox和vgb基因共表达菌株生理代谢分析 | 第62-69页 |
3.4.1 表型分析 | 第62页 |
3.4.2 生长曲线的分析 | 第62-64页 |
3.4.3 乳酸(LA)含量的分析 | 第64-65页 |
3.4.4 蔗糖含量的分析 | 第65页 |
3.4.5 丙酮酸含量的分析 | 第65-66页 |
3.4.6 透明质酸分子量的分析 | 第66-67页 |
3.4.7 NADH氧化酶酶活的分析 | 第67-69页 |
4 结论 | 第69-70页 |
5 展望 | 第70-71页 |
6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8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