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9页 |
1.1 引言 | 第9-10页 |
1.2 生物质能概述 | 第10-15页 |
1.2.1 生物质能的概念和种类 | 第10-11页 |
1.2.2 生物质能的特点 | 第11-12页 |
1.2.3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 第12-15页 |
1.3 热解技术 | 第15-18页 |
1.3.1 生物质热解热解技术的分类 | 第15页 |
1.3.2 生物质热解参数的影响 | 第15-16页 |
1.3.3 热解反应器 | 第16-18页 |
1.4 生物质催化热解研究进展 | 第18-25页 |
1.4.1 催化剂的加入方式 | 第18-21页 |
1.4.2 催化剂的类型 | 第21-25页 |
1.5 本文的研究对象-芦竹 | 第25-27页 |
1.5.1 芦竹的特点 | 第26页 |
1.5.2 芦竹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路线 | 第27-28页 |
1.6.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6.2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路线 | 第28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芦竹直接热解的实验研究 | 第29-43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4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9-30页 |
2.2.2 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 第30-34页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2.3.1 热解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第34-36页 |
2.3.2 载气速率对产物产率的影响 | 第36页 |
2.3.3 颗粒粒径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第36-37页 |
2.4 热解温度对残炭特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2.4.1 残炭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38-39页 |
2.4.2 残炭的电镜分析 | 第39-40页 |
2.5 液体理化性质分析 | 第40-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两段式固定床上芦竹催化热解的实验研究 | 第43-58页 |
3.1 引言 | 第4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3.2.1 催化剂 | 第43页 |
3.2.2 催化剂表征 | 第43-45页 |
3.2.3 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 第4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6页 |
3.3.1 不同硅铝比催化剂的影响 | 第45-50页 |
3.3.2 催化剂床层高度的影响 | 第50-53页 |
3.3.3 催化温度的影响 | 第53-56页 |
3.4 催化前后油相理化性质对比 | 第56-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改性催化剂催化热解芦竹的研究 | 第58-74页 |
4.1 引言 | 第5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8-64页 |
4.2.1 催化剂 | 第58-63页 |
4.2.2 实验装置及步骤 | 第63页 |
4.2.3 实验设计 | 第63-64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4-72页 |
4.3.1 Mo/M-HZSM-5(M=Cu, Fe, Zn)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第64-68页 |
4.3.2 不同Zn负载量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的影响 | 第68-72页 |
4.4 油相理化性质分析 | 第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