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2 CNG-2 型气瓶特点与优势 | 第10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CNG-2 型气瓶结构力学分析 | 第14-30页 |
2.1 气瓶概述 | 第14-19页 |
2.1.1 气瓶结构 | 第14-15页 |
2.1.2 气瓶缠绕层复合材料失效方式 | 第15-19页 |
2.2 复合材料力学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2.2.1 细观力学 | 第19-20页 |
2.2.2 宏观力学 | 第20页 |
2.2.3 复合材料结构力学 | 第20页 |
2.3 气瓶缠绕层复合材料强度理论 | 第20-24页 |
2.3.1 单向复合材料刚度 | 第21-22页 |
2.3.2 单向复合材料强度理论 | 第22-23页 |
2.3.3 复合材料强度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4 细观力学中的有限元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5 基于均质化的复合材料多尺度模型本构理论 | 第25-27页 |
2.6 气瓶水压试验原理 | 第27-29页 |
2.6.1 水压试验的分类 | 第27-28页 |
2.6.2 试验系统及零部件膨胀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6.3 实验过程 | 第28-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缠绕层树脂开裂影响因素及环向裂纹损伤机理分析 | 第30-43页 |
3.1 实验 | 第30-33页 |
3.1.1 气瓶体积膨胀实验 | 第30页 |
3.1.2 破坏形态观察 | 第30-33页 |
3.2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7页 |
3.2.1 CNG-2 型气瓶尺寸 | 第33页 |
3.2.2 多尺度模型原理 | 第33-34页 |
3.2.3 多尺度模型的实现 | 第34-35页 |
3.2.4 材料属性 | 第35-36页 |
3.2.5 多尺度模型准确性的验证 | 第36-37页 |
3.3 缠绕层含胶量及纤维直径对树脂开裂的影响 | 第37-39页 |
3.3.1 缠绕层含胶量对树脂开裂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缠绕层纤维直径对树脂开裂的影响 | 第38-39页 |
3.4 缠绕层环向裂纹形成机理 | 第39-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缠绕层应力腐蚀裂纹破坏机理 | 第43-54页 |
4.1 破坏形态观察实验 | 第43-44页 |
4.2 多尺度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4.3 多尺度模型的材料属性 | 第45-47页 |
4.4 结果与比较 | 第47-53页 |
4.4.1 多尺度模型的验证 | 第47-48页 |
4.4.2 微观尺度分析 | 第48-49页 |
4.4.3 宏观尺度分析 | 第49-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7页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54-55页 |
5.2 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