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川东南再生稻优质与水分高效栽培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3页
    1 再生稻生物学特性第11-13页
        1.1 再生芽萌发及幼穗分化特性第11页
        1.2 叶片生长发育特性第11-12页
        1.3 茎杆生长发育特性第12页
        1.4 根系生长发育特性第12-13页
        1.5 再生稻营养生理特性第13页
    2 再生稻产量形成第13-14页
    3 稻米品质形成第14-15页
    4 再生稻栽培技术第15-17页
        4.1 再生稻高产栽培策略第15-16页
        4.2 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第16-17页
    5 再生稻适宜种植区划第17-18页
    6 目的意义第18-19页
    参考文献第19-23页
第二章 头季稻与再生稻在品质上的差异及与矿质营养之间的关系第23-4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5-28页
        1.1 供试材料第25页
        1.2 试验设计第25页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5-2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8-36页
        2.1 头季稻与再生稻产量表现及其构成第28-29页
        2.2 头季稻和再生稻在外观品质上的差异第29-30页
        2.3 头季稻和再生稻在碾米品质上的差异第30-31页
        2.4 头季稻和再生稻在蛋白质组分及直链淀粉上的差异第31-33页
        2.5 头季稻和再生稻在叶片矿质元素上的差异第33-36页
    3 讨论第36-38页
        3.1 头季与再生季产量及其构成之间的关系第36页
        3.2 头季稻与再生稻品质差异第36-37页
        3.3 头季稻与再生稻叶片矿质元素的积累第37-38页
    4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三章 川东南中稻再生芽萌发期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第41-5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1.1 资料来源第43页
        1.2 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第43-44页
        1.3 降水满足度分析第44-45页
    2 结果分析第45-49页
        2.1 川东南水稻再生芽萌发期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空间变异第45页
        2.2 内江水稻再生芽萌发期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第45-49页
    3 讨论第49-50页
        3.1 再生稻适宜生态区划第49页
        3.2 再生芽萌发期的水分管理第49-50页
    4 结论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第四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53-59页
    1 讨论第53-54页
    2 结论第54-55页
    3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55页
    4 不足之处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灰霾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对水稻氮素吸收及分配的影响
下一篇:栽培措施对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