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运动器官生理学论文--肌肉生理学论文

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缩略词第17-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8-47页
    1.1 废用状态下骨骼肌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第18-24页
        1.1.1 骨骼肌形态的变化第18-19页
        1.1.2 骨骼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改变第19-20页
        1.1.3 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第20-21页
        1.1.4 骨骼肌肌梭结构的变化第21-22页
        1.1.5 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第22页
        1.1.6 骨骼肌功能的变化第22-24页
    1.2 废用状态下神经系统和血液特性的变化第24-25页
        1.2.1 神经系统的变化第24页
        1.2.2 血液特性的变化第24-25页
    1.3 废用性肌萎缩发生的分子机制第25-30页
        1.3.1 蛋白质的合成减少,降解速率增强第25-29页
        1.3.2 血氧供应能力降低第29页
        1.3.3 骨骼肌肌梭变化第29-30页
    1.4 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模型第30-31页
        1.4.1 后肢制动模型(Hindlimb immobilization)第30页
        1.4.2 后肢去负荷模型(Hindlimb unloading,HLU)第30页
        1.4.3 长期卧床模型(Bed rest,BR)第30页
        1.4.4 冬眠动物:天然的抗废用性肌萎缩模型第30-31页
    1.5 冬眠状态下的骨骼肌的变化第31-32页
        1.5.1 冬眠状态下骨骼肌重量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第31页
        1.5.2 冬眠状态下骨骼肌肌纤维类型的变化第31-32页
        1.5.3 冬眠状态下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变化第32页
    1.6 糖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第32-42页
        1.6.1 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现状第32页
        1.6.2 糖蛋白的概念及分类第32-33页
        1.6.3 糖蛋白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第33-35页
        1.6.4 糖蛋白与疾病的关系第35页
        1.6.5 糖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第35-37页
        1.6.6 糖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基于凝集素方法第37-42页
    1.7 糖相关基因第42-45页
        1.7.1 糖苷水解酶(糖苷酶)第43-44页
        1.7.2 磺基转移酶第44页
        1.7.3 糖基转移酶第44-45页
    1.8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第45-47页
第二章 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糖蛋白糖链的研究第47-70页
    2.1 引言第47页
    2.2 实验部分第47-56页
        2.2.1 实验动物分组第47-49页
        2.2.2 SOL样本的采集第49页
        2.2.3 实验仪器、试剂与耗材第49-50页
        2.2.4 主要溶液配制第50-51页
        2.2.5 设计与制备凝集素芯片第51-53页
        2.2.6 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第53页
        2.2.7 BCA法蛋白定量第53-54页
        2.2.8 SOL蛋白质的荧光标记与定量第54-55页
        2.2.9 凝集素芯片检测SOL蛋白样品第55页
        2.2.10 扫描与分析数据第55页
        2.2.11 统计学分析第55-56页
        2.2.12 凝集素组化第56页
    2.3 实验结果第56-67页
        2.3.1 凝集素芯片技术对冬眠不同时期黄鼠SOL糖蛋白糖链的测定第56-59页
        2.3.2 聚类分析第59页
        2.3.3 凝集素组化验证第59-67页
    2.4 讨论第67-68页
    2.5 小结第68-70页
第三章 冬眠不同时期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中唾液酸α 2-3半乳糖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第70-90页
    3.1 引言第70-71页
    3.2 实验部分第71-75页
        3.2.1 实验动物分组第71页
        3.2.2 SOL样本的采集第71页
        3.2.3 实验仪器、试剂与耗材第71-72页
        3.2.4 主要溶液配制第72页
        3.2.5 实时定量PCR分析第72-75页
        3.2.6 统计学分析第75页
    3.3 实验结果第75-88页
        3.3.1 RNA提取的质量和浓度的测定第75-76页
        3.3.2 RT-PCR引物特异性及退火温度的检测第76-82页
        3.3.3 冬眠不同时期黄鼠SOL中ST3Gal1、ST3Gal2、ST3Gal3、ST3Gal5、Neu1、Neu3 mRNA相对表达量的测定第82-88页
    3.4 讨论第88-89页
    3.5 小结第89-90页
第四章 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中具有SAα2-3Gal结构糖蛋白的分析第90-121页
    4.1 引言第90-91页
    4.2 实验部分第91-96页
        4.2.1 实验动物分组第91页
        4.2.2 SOL样本的采集第91页
        4.2.3 实验仪器、试剂与耗材第91-92页
        4.2.4 主要溶液配制第92-93页
        4.2.5 MAL-Ⅱ识别的糖蛋白的分离纯化第93-94页
        4.2.6 MAL-Ⅱ识别的糖蛋白的质谱鉴定第94-96页
        4.2.7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96页
    4.3 实验结果第96-117页
        4.3.1 黄鼠SOL具有SAα2-3Gal结构糖蛋白的分离与质谱鉴定第96-111页
        4.3.2 黄鼠SOL具有SAα2-3Gal的糖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第111-117页
    4.4 讨论第117-120页
    4.5 小结第120-121页
第五章 达乌尔黄鼠比目鱼肌中HSC70、PK以及14-3-3ε蛋白在冬眠过程中的变化第121-137页
    5.1 引言第121页
    5.2 实验部分第121-127页
        5.2.1 实验动物分组第121页
        5.2.2 SOL样本的采集第121页
        5.2.3 实验试剂、耗材、仪器第121-123页
        5.2.4 主要溶液配制第123-124页
        5.2.5 Western blot技术验证糖蛋白第124-126页
        5.2.6 凝集素/糖抗体芯片技术(lectin/glyco-antibody microarrays)分析糖蛋白糖基化修饰水平第126-127页
        5.2.7 统计学分析第127页
    5.3 实验结果第127-132页
        5.3.1 冬眠对黄鼠SOL中HSC70、PK和14-3-3ε在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影响第127页
        5.3.2 冬眠对黄鼠SOL中糖蛋白HSC70与PK末端SAα2-3Gal结构的影响第127-132页
    5.4 讨论第132-135页
    5.5 小结第135-137页
全文总结与创新点第137-139页
不足及展望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62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62-164页
致谢第164-165页
作者简介第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至南北朝家训研究
下一篇:冬眠黄鼠骨骼肌可塑性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与信息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