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历史 | 第13-14页 |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特点 | 第14-16页 |
·锂离子电池基本组成体系 | 第16-24页 |
·负极材料 | 第16-17页 |
·电解液 | 第17-18页 |
·隔膜 | 第18页 |
·正极材料 | 第18-24页 |
·锂锰氧化物正极材料 | 第24-26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材料合成与制备 | 第28-30页 |
·实验试剂 | 第28页 |
·材料的合成 | 第28-30页 |
·材料表征 | 第30-33页 |
·基本物性表针 | 第30页 |
·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氧化共沉淀制备尖晶石富锂锰酸锂 | 第33-43页 |
·引言 | 第33页 |
·Li_4Mn_5O_(12)的结构以及合成方法 | 第33-35页 |
·产物Li_4Mn_5O_(12)的物相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 第35-41页 |
·不同锂锰摩尔比对产物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锂对产物的影响 | 第38-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喷雾干燥法制备富锂锰酸锂纳米晶 | 第43-58页 |
·引言 | 第43页 |
·Li_4Mn_5O_(12)纳米晶的制备及对容量衰减机理的讨论 | 第43-48页 |
·Li_4Mn_5O_(12)纳米晶的合成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不同喷雾温度对制备的影响 | 第48-56页 |
·纳米颗粒的合成 | 第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水热辅助模板法制备富锂锰酸锂 | 第58-68页 |
·引言 | 第58页 |
·多步模板法制备富锂Li_4Mn_5O_(12) | 第58-62页 |
·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58-59页 |
·各产物的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59-62页 |
·水热辅助模板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页 |
·一步水热辅助制备富锂锰酸锂 | 第62-66页 |
·材料的制备过程 | 第62-63页 |
·各产物的物相及形貌分析 | 第63-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1页 |
·总结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