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MH/Ni电池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MH/Ni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MH/Ni电池的应用 | 第14-15页 |
·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 | 第15-20页 |
·AB_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 | 第16-17页 |
·AB_2型Laves相贮氢电极合金 | 第17页 |
·A_2B型Mg基贮氢电极合金 | 第17-18页 |
·V基固溶体型贮氢电极合金 | 第18页 |
·非AB_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32页 |
·AB_3型R-Mg-Ni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 | 第20-23页 |
·合金的结构特性 | 第20-21页 |
·合金的贮氢性质 | 第21-23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 第23页 |
·AB_3型R-Mg-Ni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改善 | 第23-28页 |
·多元合金化 | 第23-26页 |
·制备工艺 | 第26-28页 |
·其它方法 | 第28页 |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28-32页 |
·问题提出 | 第28-29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样品制备 | 第32页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32页 |
·合金样品制备 | 第32页 |
·合金的显微结构测试及表面形貌观察 | 第32-33页 |
·合金XRD结构测试 | 第32-33页 |
·合金SEM形貌分析 | 第33页 |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33-38页 |
·合金电极的制备 | 第33-34页 |
·电化学测试装置 | 第34页 |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34-38页 |
第四章 La/Mg比例对La_(1-x)Mg_xNi_(2.95)Co_(0.25)Al_(0.3)(x=0.0-0.4)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52页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38-40页 |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40-42页 |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 第42-45页 |
·活化性能、放电中值电压和最大放电容量 | 第42-44页 |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 | 第44-45页 |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 第45-50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45-46页 |
·电化学阻抗谱 | 第46-48页 |
·线性极化与交换电流密度 | 第48页 |
·阳极极化与极限电流密度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热处理对La_(0.7)Mg_(0.3)Ni_(2.95)Co_(0.25)Al_(0.3)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68页 |
·合金的相结构 | 第52-53页 |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 | 第54页 |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 | 第54-56页 |
·热处理温度及冷却方式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56-60页 |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 | 第56-59页 |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 | 第59-60页 |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 第60-65页 |
·高倍率放电性能 | 第60-62页 |
·电化学反应阻抗 | 第62-63页 |
·极化电阻及交换电流密度 | 第63-64页 |
·极限电流密度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六章 La_(0.7)Mg_(0.3)Ni_(2.95)Co_(0.25)Al_(0.3)贮氢电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改善 | 第68-80页 |
·电解液中添加Mg0的影响 | 第68-70页 |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 | 第68-69页 |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 | 第69-70页 |
·MgO添加的循环稳定性改善机制 | 第70-73页 |
·电解液中添加Al_2O_3的影响 | 第73-75页 |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 | 第73-74页 |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 | 第74-75页 |
·Al_2O_3添加的循环稳定性改善机制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 | 第80-84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80-81页 |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