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AB3型La-Mg-Ni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相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MH/Ni电池的发展概况第12-13页
   ·MH/Ni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3-14页
   ·MH/Ni电池的应用第14-15页
   ·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开发现状第15-20页
     ·AB_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第16-17页
     ·AB_2型Laves相贮氢电极合金第17页
     ·A_2B型Mg基贮氢电极合金第17-18页
     ·V基固溶体型贮氢电极合金第18页
     ·非AB_5型稀土系贮氢电极合金第18-2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本文研究内容第20-32页
   ·AB_3型R-Mg-Ni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研究第20-23页
     ·合金的结构特性第20-21页
     ·合金的贮氢性质第21-23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第23页
   ·AB_3型R-Mg-Ni基贮氢电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改善第23-28页
     ·多元合金化第23-26页
     ·制备工艺第26-28页
     ·其它方法第28页
   ·问题的提出及本文研究内容第28-32页
     ·问题提出第28-29页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9-32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32-38页
   ·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样品制备第32页
     ·合金成分设计第32页
     ·合金样品制备第32页
   ·合金的显微结构测试及表面形貌观察第32-33页
     ·合金XRD结构测试第32-33页
     ·合金SEM形貌分析第33页
   ·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3-38页
     ·合金电极的制备第33-34页
     ·电化学测试装置第34页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第34-38页
第四章 La/Mg比例对La_(1-x)Mg_xNi_(2.95)Co_(0.25)Al_(0.3)(x=0.0-0.4)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8-52页
   ·合金的相结构第38-40页
   ·合金的显微组织第40-42页
   ·合金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42-45页
     ·活化性能、放电中值电压和最大放电容量第42-44页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第44-45页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45-50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45-46页
     ·电化学阻抗谱第46-48页
     ·线性极化与交换电流密度第48页
     ·阳极极化与极限电流密度第48-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热处理对La_(0.7)Mg_(0.3)Ni_(2.95)Co_(0.25)Al_(0.3)贮氢电极合金相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2-68页
   ·合金的相结构第52-53页
   ·热处理时间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第54页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第54-56页
   ·热处理温度及冷却方式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6-60页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第56-59页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第59-60页
   ·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性能第60-65页
     ·高倍率放电性能第60-62页
     ·电化学反应阻抗第62-63页
     ·极化电阻及交换电流密度第63-64页
     ·极限电流密度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8页
第六章 La_(0.7)Mg_(0.3)Ni_(2.95)Co_(0.25)Al_(0.3)贮氢电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改善第68-80页
   ·电解液中添加Mg0的影响第68-70页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第68-69页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第69-70页
   ·MgO添加的循环稳定性改善机制第70-73页
   ·电解液中添加Al_2O_3的影响第73-75页
     ·活化性能及最大放电容量第73-74页
     ·循环稳定性及容量保持率第74-75页
   ·Al_2O_3添加的循环稳定性改善机制第75-78页
   ·本章小结第78-80页
第七章 本文总结与展望第80-84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80-81页
   ·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建议与展望第81-84页
参考文献第84-94页
致谢第94-96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uO/Cu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4Mn5O1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