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1.1 分子标记的发展与应用 | 第9-13页 |
1.1.1 分子标记的发展 | 第9-12页 |
1.1.2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选育的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1 不育系选育的遗传基础 | 第13-15页 |
1.2.2 不育系选育的应用研究 | 第15-16页 |
1.3 杂交水稻配合力研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珞菲A的创制过程及其配合力分析 | 第19-41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19-28页 |
2.2.1 试验材料 | 第19-23页 |
2.2.2 试验方法 | 第23-28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8-39页 |
2.3.1 筛选新型孢子体CMS细胞质 | 第28-30页 |
2.3.2 筛选优良保持系 | 第30-33页 |
2.3.3 新不育系的选育过程 | 第33-34页 |
2.3.4 珞菲A的特征特性 | 第34-35页 |
2.3.5 新不育系珞菲A的配合力研究 | 第35-39页 |
2.4 讨论 | 第39-41页 |
2.4.1 不育系的选育 | 第39页 |
2.4.2 不育系新质源的开发 | 第39-40页 |
2.4.3 保持系的遗传多样性 | 第40-41页 |
第3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41-42页 |
3.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41页 |
3.2 创新点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