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一、国外的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二、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失能老人 | 第16页 |
二、长期照护 | 第16-17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一、老年福利理论 | 第17-18页 |
二、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现状与问题——基于漳浦县的调查 | 第20-32页 |
第一节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的主要问题 | 第20-26页 |
一、农村失能老人规模增加,数量庞大 | 第20页 |
二、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难以为继 | 第20-23页 |
三、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缺乏专业的队伍 | 第23-25页 |
四、政府和社会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样本调查来源与分析 | 第26页 |
第三节 样本区失能老人照护状况 | 第26-30页 |
一、家庭在农村失能老人照料中的位置难以替代 | 第26-27页 |
二、社区支持力量薄弱,社会养老服务不成熟 | 第27-30页 |
第四节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成因 | 第30-32页 |
一、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照料功能弱化 | 第30-31页 |
二、养老服务的体制机制障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日本及港台地区老人照护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32-38页 |
第一节 日本的老年护理服务 | 第32-33页 |
一、日本照护保险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 | 第32页 |
二、日本老年护理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节 香港的安老服务体系 | 第33-34页 |
一、老年社区支援服务 | 第33页 |
二、安老院舍服务 | 第33-34页 |
三、长者医疗服务 | 第34页 |
第三节 台湾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 | 第34-36页 |
一、居家式长期照护服务 | 第34-35页 |
二、机构式长期照护服务 | 第35-36页 |
三、社区式长期照护服务 | 第36页 |
第四节 主要启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农村失能老人照护体系构建 | 第38-50页 |
第一节 注重政府的导向和政策扶持 | 第38-40页 |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 第38页 |
二、完善农村失能老人的收入保障体系 | 第38-39页 |
三、培育护理队伍,提升服务水平 | 第39页 |
四、降低照料者和照料机构的风险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发展好社区的依托和机构的补充作用 | 第40-44页 |
一、加强社区老年服务措施的建设 | 第40-42页 |
二、转变思想,利用好农村敬老院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巩固家庭养老功能 | 第44-50页 |
一、弘扬孝文化,加强道德建设 | 第44-45页 |
二、处理好正式照护与非正式照护的关系 | 第45-47页 |
三、利用家庭资源开展互助 | 第47-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1 | 第58-60页 |
附录2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和主要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