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昆虫滞育研究 | 第16-23页 |
1.1.1 滞育的类型 | 第16-17页 |
1.1.2 滞育的阶段 | 第17页 |
1.1.3 光周期对昆虫滞育调控的影响 | 第17-20页 |
1.1.4 温度对昆虫滞育调控的影响 | 第20-22页 |
1.1.5 水分(湿度)对昆虫滞育调控的影响 | 第22-23页 |
1.2 绿盲蝽种群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1.2.1 绿盲蝽的发生为害现状 | 第23-25页 |
1.2.2 绿盲蝽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研究 | 第25-27页 |
1.3 绿盲蝽滞育研究概况 | 第27-28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及思路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绿盲蝽越冬种群季节性发生危害规律 | 第30-4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2页 |
2.1.1 冬枣树和葡萄树上绿盲蝽越冬卵部位 | 第30-31页 |
2.1.2 两种管理模式下不同葡萄品种上绿盲蝽越冬卵量 | 第31页 |
2.1.3 粗放管理模式葡萄上绿盲蝽越冬种群发生为害动态 | 第31-32页 |
2.1.4 绿盲蝽在四种早春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 | 第32页 |
2.1.5 统计分析 | 第32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2-41页 |
2.2.1 冬枣树和葡萄树上绿盲蝽越冬卵分布 | 第32-34页 |
2.2.2 两种管理模式下不同葡萄品种绿盲蝽越冬卵分布 | 第34-35页 |
2.2.3 粗放管理模式葡萄上绿盲蝽越冬种群发生为害情况 | 第35-37页 |
2.2.4 绿盲蝽在‘夏黑’葡萄树上的种群动态及寄主转移规律 | 第37-41页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41-44页 |
2.3.1 绿盲蝽的越冬部位 | 第41-42页 |
2.3.2 绿盲蝽越冬卵的孵化 | 第42-43页 |
2.3.3 绿盲蝽的寄主转移规律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温度和光周期对不同种群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44-5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3.1.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 第45页 |
3.1.2 绿盲蝽滞育卵的判定标准 | 第45-46页 |
3.1.3 不同种群绿盲蝽的滞育诱导 | 第46页 |
3.1.4 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3.2.1 诱导不同种群绿盲蝽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与地理纬度的关系 | 第47-49页 |
3.2.2 诱导不同种群绿盲蝽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与温度的关系 | 第49-50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50-53页 |
第四章 环境因素对绿盲蝽滞育和滞育后发育调控的影响 | 第53-7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9页 |
4.1.1 供试虫源 | 第54页 |
4.1.2 滞育卵收集 | 第54-55页 |
4.1.3 温光组合对绿盲蝽滞育发育和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55页 |
4.1.4 不同种群绿盲蝽的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55-56页 |
4.1.5 水分对绿盲蝽滞育卵存活及发育的影响 | 第56-58页 |
4.1.6 统计分析 | 第58-59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9-76页 |
4.2.1 温光组合对绿盲蝽滞育发育和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59-66页 |
4.2.2 不同种群绿盲蝽的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 第66-69页 |
4.2.3 水分对绿盲蝽滞育卵存活及发育的影响 | 第69-76页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76-79页 |
第五章 光周期影响绿盲蝽滞育调控的转录组分析 | 第79-102页 |
5.1 材料与方法 | 第79-82页 |
5.1.1 供试虫源 | 第79-80页 |
5.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第80页 |
5.1.3 RNA提取样品检测、序列文库制备及测序 | 第80页 |
5.1.4 RNA文库序列组装与分析 | 第80-82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82-100页 |
5.2.1 测序产量统计与质量分析 | 第82-83页 |
5.2.2 RNA-seq序列组装结果 | 第83-85页 |
5.2.3 All-Unigene的功能注释 | 第85-89页 |
5.2.4 All-Unigene的GO分类 | 第89-91页 |
5.2.5 All-Unigene的代谢通路分析 | 第91-92页 |
5.2.6 编码蛋白框(CDS)预测 | 第92-93页 |
5.2.7 SSR标记的分布 | 第93-94页 |
5.2.8 All-Unigene的差异表达分析 | 第94-100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6页 |
6.1 总结 | 第102-105页 |
6.1.1 绿盲蝽越冬种群季节性发生危害规律 | 第102页 |
6.1.2 温度和光周期对不同种群绿盲蝽滞育诱导的影响 | 第102-103页 |
6.1.3 温光周期组合对绿盲蝽滞育发育和滞育解除的影响 | 第103页 |
6.1.4 不同种群绿盲蝽滞育后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 | 第103-104页 |
6.1.5 水分对绿盲蝽滞育卵存活及发育的影响 | 第104页 |
6.1.6 光周期影响绿盲蝽滞育调控的转录组分析 | 第104-105页 |
6.2 展望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16页 |
附录A | 第116-122页 |
附录B | 第122-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主要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141-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