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交易的价格发现功能研究--基于A股市场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5-1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2.2 研究结构 | 第15-17页 |
1.3 创新点及不足 | 第17-18页 |
1.3.1 创新点 | 第17页 |
1.3.2 不足 | 第17-18页 |
2. 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 第18-28页 |
2.1 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2.1.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第18-19页 |
2.1.2 融资融券价格发现理论 | 第19-21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1-28页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24-28页 |
3. 我国融资融券交易概述 | 第28-48页 |
3.1 融资融券交易概况 | 第28-31页 |
3.1.1 融资融券交易的概念 | 第28页 |
3.1.2 融资融券交易的特点 | 第28-30页 |
3.1.3 融资融券交易的功能 | 第30-31页 |
3.2 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3.3 融资融券制度的设计 | 第32-35页 |
3.3.1 投资者准入条件 | 第32页 |
3.3.2 业务申请流程 | 第32-33页 |
3.3.3 保证金制度 | 第33-34页 |
3.3.4 担保物要求 | 第34-35页 |
3.3.5 融资融券期限 | 第35页 |
3.4 我国融资融券发展情况 | 第35-42页 |
3.4.1 试点阶段与常规阶段 | 第35-38页 |
3.4.2 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 | 第38-42页 |
3.5 融资融券交易的意义 | 第42-43页 |
3.6 融资融券交易的负面效应 | 第43-48页 |
3.6.1 杠杆牛市及股灾行情 | 第43-45页 |
3.6.2 负面效应 | 第45-48页 |
4. 融资融券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 第48-71页 |
4.1 实证思路 | 第48页 |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说明 | 第48-49页 |
4.2.1 融资融券与股价高估 | 第48-49页 |
4.2.2 融资融券与股价信息含量 | 第49页 |
4.3 实证方法 | 第49-52页 |
4.3.1 融资融券与股价高估 | 第49-50页 |
4.3.2 融资融券与股价信息含量 | 第50-52页 |
4.4 模型说明 | 第52-55页 |
4.4.1 融资融券与股价高估 | 第52-54页 |
4.4.2 融资融券与股价信息含量 | 第54-55页 |
4.5 实证分析和结果 | 第55-71页 |
4.5.1 融资融券与价格高估 | 第55-64页 |
4.5.2 融资融券与股价信息含量 | 第64-71页 |
5. 实证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71-78页 |
5.1 实证结论 | 第71-74页 |
5.1.1 主要结论 | 第71-72页 |
5.1.2 结论分析 | 第72-74页 |
5.2 政策建议 | 第74-78页 |
5.2.1 加强投资者教育 | 第74-75页 |
5.2.2 丰富可融券种和券源 | 第75页 |
5.2.3 提高券商风控能力 | 第75-76页 |
5.2.4 完善融资融券制度 | 第76-77页 |
5.2.5 深化板块制度建设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页 |